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巴中“三色”資源繪好發展版圖

發布時間:2023-03-20 15:16:00來源: 四川日報

  原標題:巴中“三色”資源繪好發展版圖

  3月11日,巴中市巴州區的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不少遊客趁著晴好天氣來登山踏青。“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經常抽空帶孩子來山上遊玩,住民宿、挖野菜。”巴中市民林傑告訴記者,一家人都很享受這樣的“綠色假期”。

  綠色,是巴中的發展底色之一。巴中市森林麵積為(wei) 1166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達到63.18%。今年2月,巴中首次發布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GEP)核算成果,2010.75億(yi) 元的生態產(chan) 品“定價(jia) ”,讓巴中推動綠水青山“變現”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在巴中的發展版圖上,不隻有綠。近年來,巴中積極探索紅色文化、綠色業(ye) 態、特色產(chan) 業(ye) “三色”融合發展之路,加快縣區“1+1”產(chan) 業(ye) (1個(ge) 主導產(chan) 業(ye) +1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成型,以“三色”資源,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

  文旅融合

  加快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

  3月8日,巴中市巴州區南龕山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迎來了大量參觀者。同一時間,距離1公裏外的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講解員正在為(wei) 遊客講述著川陝蘇區婦女獨立團的故事。“像這種單位組織參觀學習(xi) 的遊客團,我們(men) 每天要接待上萬(wan) 人。”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館長周璿說。

  巴中是省內(nei) 唯一的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如何用好紅色資源,擦亮“紅色巴中”文旅招牌?巴中市文廣旅局副局長石虎表示,要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利用紅色景區資源,形成“紅色旅遊+教育培訓+研學實踐”的紅旅融合新業(ye) 態。

  位於(yu) 王坪旅遊景區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jun) 烈士陵園就推出重走紅軍(jun) 路、吃紅軍(jun) 飯等多條研學路線,吸引研學遊客。據川陝革命根據地舊址(巴中)管理局副局長薛元勳介紹,景區利用“紅色+”產(chan) 業(ye) 模式,培育縣域內(nei) 旅遊開發企業(ye) 20家、旅遊商品企業(ye) 3家、旅遊賓館356家、農(nong) 家樂(le) 316家,年均接待遊客500餘(yu) 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6億(yi) 元。

  距離王坪旅遊景區8公裏遠的白石寺村,也將在今年12月底建成川陝蘇區王坪綜合實踐教育營地,通過研學旅遊帶動周邊服務行業(ye) 發展。項目現場負責人梁晟瑞表示,項目正式運營後,同期可容納800名學生或黨(dang) 政團體(ti)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預計年接待遊客量達10餘(yu) 萬(wan) 人次,提供就業(ye) 崗位300餘(yu) 個(ge) ,實現年收入6000萬(wan) 元以上。

  去年底,巴中市與(yu) 南充市、廣元市等城市簽訂《共建革命老區紅色文旅走廊先行區協議》,共同推進革命老區資源共享、扶持發展。

  森林康養(yang)

  助推生態平衡發展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所在的天馬山森林康養(yang) 旅遊度假區規劃麵積10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高達92.5%。

  “目前我們(men) 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3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達3000萬(wan) 元。”巴州區景區建設管理中心管理運營股負責人楊斌表示,度假區二期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將重點打造森居小鎮、精品度假酒店。

  搶抓綠色資源發展先機,巴中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體(ti) 係,依托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技術支持,建立了GEP統計報表製度和GEP自動核算平台。今年3月初,巴中市巴州區還納入“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

  除了發展森林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巴中還積極探索綠色資源“變現”新模式。

  去年底,巴中兩(liang) 山生態資源資產(chan) 經營有限公司與(yu) 第19屆亞(ya) 運會(hui) 金華賽區浙江省第十七屆運動會(hui) 籌辦委員會(hui) 及金華市發展改革委簽訂《碳中和碳減排量購買(mai) 項目合同》,向金華市出售1.3萬(wan) 噸核證自願減排量,這也成為(wei) 巴中首筆核證自願減排量跨省交易。

  “下一步,我們(men) 將縱深推進文旅康養(yang) 首位產(chan) 業(ye) 發展,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豐(feng) 富康養(yang) 業(ye) 態,加快打造‘全國知名森林康養(yang) 目的地、中國內(nei) 陸養(yang) 生福地’。”巴中市林業(ye) 局總工程師張學仕說。

  “三區”同建

  推動鄉(xiang) 村快速發展

  3月13日,平昌縣茶葉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20餘(yu) 名村民正在地裏采摘春茶。“目前我們(men) 園區已建成富硒茶葉基地48833.7畝(mu) ,年加工幹茶2907噸,實現茶葉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達4.85億(yi) 元。”園區負責人張勇說,除了茶葉,園區內(nei) 還有生豬養(yang) 殖、農(nong) 業(ye) 主題公園等多項產(chan) 業(ye) ,這都得益於(yu) “三區”同建的政策。

  “三區”為(wei) 農(nong) 村新型社區、產(chan) 業(ye) 園區和文旅景區。近年來,巴中市各區縣利用本地特色資源,不斷拓展全鏈發展之路,推進田園綜合建設,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巴州區則從(cong) 中藥材種植上找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突破口。當地枳殼種植曆史悠久,為(wei) 了用好這一優(you) 勢,巴州區中藥材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通過與(yu) 科研合作、專(zhuan) 家指導等方式,研發出院內(nei) 製劑6種,中醫藥康養(yang) 產(chan) 品14類,獲批國藥準字號藥品批準文號91個(ge) 。

  “我們(men) 還在園區內(nei) 大力推行糧藥、藥蔬、藥旅等模式。”園區負責人陳林說,到2035年,要力爭(zheng) 實現枳殼全產(chan) 業(ye) 鏈綜合產(chan) 值5億(yi) 元以上。

  “中國銀耳之鄉(xiang) ”通江的發展方向更為(wei) 明確。“通江縣食用菌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主要以銀耳培育為(wei) 主,也有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的培育。”通江縣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江表示,將堅持以園區創建推動通江銀耳(食用菌)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

  “我們(men) 將根據各區縣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巴中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陳秋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