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無錫濱湖馬山居民徐惠紅:太湖變得更美了
太湖變得更美了
■ 徐惠紅 江蘇無錫 濱湖馬山居民
我今年68歲,住在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我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太湖邊,美麗(li) 的太湖就是我的母親(qin) 湖,我最關(guan) 心的身邊事就是太湖的生態環境。
記得小時候,太湖魚蝦滿筐,我經常到太湖裏捉魚、摸螺螄。太湖蝦從(cong) 湖水裏麵撈出來,不經加工就可以直接吃;太湖裏的蟹也是品質優(you) 良,年年豐(feng) 收。太湖豐(feng) 富的物產(chan) 養(yang) 育了我們(men) 一代又一代人。
美好的記憶延續到2000年左右。那時我逐漸發現,太湖裏的魚蝦少了,藍藻多起來了,春夏之際,惡臭撲麵而來,沒有人再願意去湖邊納涼。到了2007年,太湖爆發水汙染事件,我們(men) 才知道太湖已經“病”得很嚴(yan) 重。
為(wei) 了給太湖治“病”,湖邊的汙染企業(ye) 關(guan) 停了,之後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生態濕地。太湖裏時常可以看到打撈藍藻的小船,到了近幾年,更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藍藻打撈高科技設備,藍藻肉眼可見地減少了。我還聽說了河長製,太湖周邊的每條河都由本地領導幹部當河長來包幹,他們(men) 的電話號碼公布在河邊,一旦發現河道有垃圾或者有不法者偷排汙水,一個(ge) 電話就能直接反映。慢慢地,內(nei) 河也都變成了美麗(li) 的風景線。
十多年過去了,太湖的生態環境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恢複,碧波萬(wan) 頃、湖光落日的美景重現,成群的湖鷗、白鷺飛翔於(yu) 湖麵,連多年不見的野鴨群也成群結隊在湖麵上嬉戲、追逐。
馬山街道也比之前更美了。湖光山色與(yu) 鳥語花香相映成趣,還建成了許多兒(er) 孫輩口中的“網紅道路”“網紅花田”,每天都有遊客前來欣賞湖景,拍照打卡。今年春天,我和家人踏青時發現,一些之前多年不見的動物回到馬山了,還有野兔、錦雞等“新朋友”。作為(wei) 本地人,我生活在這樣一個(ge) 優(you) 美的環境中,更是感到舒心、幸福和自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