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喬遷記:一場危房翻建的城市更新探索
新買(mai) 幾斤大米,寓意五穀豐(feng) 登;熬上一鍋紅棗蓮子粥,生活甜甜蜜蜜……4月9日,張玉延邀了三五好友,在家中辦了場喬(qiao) 遷儀(yi) 式。
“老張,你還搞個(ge) 指紋鎖,蠻潮氣的!”“你再看看我家窗簾,電動的,還帶語音控製。”攀談間,今年70歲的張玉延笑意滿滿。
張玉延這次入住的新房,原本是他的舊居,位於(yu) 南京市鼓樓區虎踞北路4號05棟——一幢始建於(yu) 上世紀50年代的兩(liang) 層居民樓,2014年被鑒定為(wei) 危房。因為(wei) 暫無征收計劃,居民又有強烈的改造意願,最終,20多戶居民達成一致意見:通過“翻建”的方式重建家園。
這也是南京首個(ge) 產(chan) 權人自籌資金翻建項目。一場持續近十年的探索就此拉開,張玉延自告奮勇當起了居民代表。
回憶當初,第一步就碰了壁。“哪有這個(ge) 事兒(er) ?”張玉延第一次到鼓樓區住建部門谘詢時得到了這樣的回答。於(yu) 是,大夥(huo) 兒(er) 翻遍政策文件,終於(yu) 在當時的《南京市房屋安全管理辦法》中找到了危房翻建的依據,但辦法主要針對農(nong) 村,對城市沒有明確規定。張玉延不放棄,在市、區兩(liang) 級住建和規劃部門之間奔波求索,終於(yu) 在2020年9月拿到了項目規劃許可證。
“涉及產(chan) 權問題,翻建的每一步都需要每家住戶簽字;專(zhuan) 業(ye) 性太強,建築的原始圖、實測圖、總圖、分圖、水電圖等,大部分居民都是外行;還有翻建費用的問題……”張玉延掰著指頭細數著改造中遭遇的難題,不過讓人寬慰的是,南京的城市更新政策也在與(yu) 時俱進。
2019年9月,《南京市城市危險房屋消險治理專(zhuan) 項工作方案》發布,不僅(jin) 要求危房消險治理工作簡化手續,還有了資金補助政策,翻建費用按市、區財政和產(chan) 權人2:2:6的比例進行分攤,計算下來張玉延他們(men) 每平方米隻需自籌3600元。緊接著,鼓樓區住房保障和房產(chan) 局牽頭為(wei) 這個(ge) 危房治理項目成立專(zhuan) 班,區財政、城管、公安、建設等多部門參與(yu) 推進。
萬(wan) 事俱備趁東(dong) 風,接下來的進展水到渠成。2020年7月,虎踞北路4號05棟危房拆除;2020年9月,鼓樓房產(chan) 集團作為(wei) 項目實施主體(ti) 啟動施工;2022年5月底,該危房治理項目竣工交付。
竇仁樂(le) 是最早開始裝修的居民之一,目前已經入住。“過去的牆壁是木板隔著,鄰居說話都聽得清清楚楚,如今,整體(ti) 結構也從(cong) 磚木變成了混凝土框架。”讓竇仁樂(le) 滿意的是,整棟樓做了架空防潮層,過去困擾多年的地麵返潮問題一去不返。
“怎麽(me) 能不好好裝修呢?這幢樓的翻建對我個(ge) 人乃至對後續的老舊小區出新都有探索意義(yi) 。硬裝階段我就在想,生活上可以再節儉(jian) 一些,老家具也能拿回來繼續用,但房子本身一定要裝好,我要用近乎完美的方案為(wei) 這個(ge) 事情畫上句號。”張玉延說。
新房怎麽(me) 布置,光規劃設想就用了5個(ge) 月。懸浮樓梯、隱藏門、擋水槽,對已到古稀之年的張玉延來說,裝修風格可謂前衛。他還自己動手設計了懸浮吊頂和線性燈槽,二層閣樓如同網紅咖啡店,從(cong) 牆壁到地麵一體(ti) 化澆築,沒有棱角。
事實上,不少老舊小區居民都有自己改造房屋的念頭,張玉延們(men) 用自己的方式為(wei) 產(chan) 權人自籌資金進行危房翻建開了個(ge) 好頭。有了這個(ge) 項目的探索之後,南京市在後續發布的專(zhuan) 項方案中對一些政策進行了調整,如C級危房改造方案經90%以上用戶同意,就可以啟動危房翻建程序,D級危房改造隻要2/3以上住戶同意即可。
鼓樓區住房保障和房產(chan) 局房屋管理和安全科科長趙連景說,以往的危房消險治理以維修加固為(wei) 主,現在危房翻建也成了新的治理方式之一。2020年以來,該區共有19幢在冊(ce) 危房啟動翻建程序。
重新搬進住了大半輩子的地方,老樓更新變新居,張玉延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不光是自家的幸福,也是這座城市的探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