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曇華林,與藝術比鄰(藝術為城市添彩)
核心閱讀
對很多市民遊客來說,位於(yu) 湖北省武漢市的曇華林曆史文化街區,是不可錯過的打卡地。感受古老建築與(yu) 現代設計的交織碰撞,尋一處藝術館感受文藝氛圍,到展廳欣賞各具特色的展覽……在這條1200多米長的老街上,曆史與(yu) 藝術相遇,碰撞出別樣韻味。
不論是對於(yu) 外地遊客,還是本地“文藝青年”,位於(yu) 湖北省武漢市的曇華林曆史文化街區都是不可錯過的打卡地。曇華林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間。如今,這條1200多米的老街上,仍矗立著52棟老建築。不僅(jin) 曆史悠久,這裏的文藝氣息更是濃厚,一棟棟保存完好、造型各異的建築裏,藏著藝術沙龍、美術展覽、非遺工坊,手繪、塗鴉將路邊牆壁裝飾得別具一格,走在街頭,隨時都可能邂逅前來寫(xie) 生的文藝愛好者。
曆史與(yu) 藝術相遇,碰撞出別樣韻味。
漫步街頭欣賞風景
一座紅磚樓前,高低錯落的台階上,白衣飄飄的姑娘拾級而上,台階下的友人舉(ju) 起手機,“哢嚓”一聲便定格了風景。春暖花開的季節,即使不是節假日,曇華林裏依然人氣很旺。“早就聽說曇華林特別有文藝範兒(er) ,一看果然如此,哪裏都漂亮。”江西南昌姑娘胡文霞趁休假來武漢遊玩,來到曇華林後忍不住到處拍照。
老建築不僅(jin) 造型精美,背後還有許多值得品讀的曆史,現在,許多建築被改造成博物館、咖啡館、藝術餐廳,沉浸其中,別有一番風味。
鱗次櫛比的文藝小店各有其美,有的在門口擺出了粉色花朵裝飾的秋千,有的掛滿了流蘇飄飄的許願風鈴,有的在牆壁、窗欞塗滿彩繪……漫步街頭,隨處是風景,遊人也在景中。
走進建築與(yu) 美邂逅
若隻是走馬觀花,還不足以領略曇華林的美。步入一棟建築、邁進一家小店,常常能帶給人驚喜。
2021年5月1日起,武漢曇華林亼美術館開館,首展便一炮而紅,這次美術展集中展出了21位中外知名藝術家的美術作品,體(ti) 現了曇華林融匯中西的文化特色。武漢最早的體(ti) 育館、建於(yu) 1921年的翟雅閣更是凸顯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中式的重簷屋頂、江南水鄉(xiang) 的窗欞造型與(yu) 西式鋼木混合結構巧妙融合在一起。2017年11月,武漢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作為(wei) 武漢設計之都的“客廳”,翟雅閣舉(ju) 行了眾(zhong) 多高水平設計展和美術展,彰顯著武漢的藝術氣質。
風格各異、充滿個(ge) 性的小店,也別有一番風味。晨曦藝術館建在一處民居內(nei) ,穿過綠植滴翠的小院,來到古色古香的大堂,縷縷茶香中,一副楹聯道出了此處的意蘊:“半山半水半書(shu) 畫,一酒一茶一人生”。雕花門板背後,滿牆的博古架上,分類展示著各類茶具和瓷器。藝術館門口,一家以紅色、粉色為(wei) 主色調的“小曇曇郵局”吸引了人們(men) 的目光,一個(ge) 圓潤可愛的卡通人物站在門口“迎客”,讓人瞬間進入輕鬆唯美的氛圍中。郵局中,以曇華林著名建築為(wei) 原型的手繪明信片頗受遊客歡迎,現場寫(xie) 好便可以直接寄給親(qin) 朋好友。
置身展廳感受藝術
農(nong) 民趕著耕牛,勤勞地執犁揚鞭;唱雙簧的藝人,一個(ge) 頭頂小辮坐在椅上,一個(ge) 悄悄蹲在椅背後;冷飲攤前,小朋友開心地張大嘴巴;鐵匠鋪前,匠人努力地掄起鐵錘……武昌曇華林藝術創作基地裏,“中華三百六十行”雕塑展常年開放,遊客們(men) 一進來便自覺安靜下來,輕聲慢步地欣賞。“看了長見識,而且每個(ge) 人物的動作、表情都很精細,值得細看。”江漢大學學生王晨陽說。
“三百六十行”組雕群是湖北省美術院三漢雕塑工作室的代表作之一,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北省美術院著名雕塑家李三漢的工作室就設在樓下。“我們(men) 2010年就落戶在這裏了,看中的就是曇華林的藝術氛圍。”李三漢說。
曇華林是藝術家的一處聚集地。全國8所美術學院之一的湖北美術學院老校區便位於(yu) 曇華林。2015年,學校在此開設了“曇華林藝術區”,將80多間教室改成了教師工作室,該校許多藝術家在此潛心創作。“退休以後,我的主要創作基地就是這裏。”湖北美院教授、山水畫家秦嶺說。“這裏的環境容易激發靈感。”湖北美院副教授、畫家朱國棟說。
藝術家們(men) 不僅(jin) 通過創作為(wei) 曇華林提供源源不斷的美術展覽,也直接為(wei) 曇華林的藝術升級出謀劃策。在湖北中醫藥大學曇華林校區大門對麵,一棟老房子的整麵牆變身為(wei) 色彩絢爛的“曇華貓”群像圖,十分引人注目。這幅塗鴉由湖北美院副教授詹旭軍(jun) 帶領團隊精心設計而成。“許多文化區域都有自己的代言動物形象。曇華林裏穿梭著許多貓,也有一些以貓為(wei) 原型的雕塑,我們(men) 所做的是將‘曇華貓’的形象進一步凸顯出來。”詹旭軍(jun) 說。
既有專(zhuan) 業(ye) 展覽,又有街頭塗鴉,曇華林的藝術,既高雅,又親(qin) 民。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創意團隊入駐曇華林,將武漢的城市景觀、曇華林的建築藝術變成書(shu) 畫、賀卡、瓷器、雨傘(san) ,讓喜愛這裏的人們(men) 將藝術之美帶回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