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險”逐步覆蓋產糧大縣(經濟新方位)

發布時間:2023-04-17 16:03: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農(nong) 業(ye) 保險是分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持續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擴麵、增品、提標”。銀保監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農(nong) 業(ye) 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219.4億(yi) 元,同比增長25%,為(wei) 1.7億(yi) 戶次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

  

  銀保監會(hui) 日前發布《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積極推進農(nong) 業(ye) 保險擴麵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業(ye) 務覆蓋麵,因地製宜開展地方優(you) 勢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

  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總體(ti) 運行情況如何,發揮了哪些保障功能?怎樣進一步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保障錢袋子,守好米袋子

  春耕時節,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灌南縣北陳集鎮,麥田在微風吹拂下漾著綠波。田埂旁,種糧大戶孫豔正操作無人機噴灑水肥。

  “耕種之餘(yu) ,可不能忘了上保險。”孫豔說,去年因災小麥倒伏減產(chan) 比較嚴(yan) 重,“幸好投了‘全險’,保險公司賠付2萬(wan) 多元。”

  孫豔所說的“全險”是近年來在當地推廣的農(nong) 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相比之前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全險”對小麥的保額從(cong) 每畝(mu) 500元提高至1000元。政府會(hui) 對保險公司定損理賠進行監督,有關(guan) 部門對保費給予補貼,每畝(mu) 地隻需農(nong) 民自付12元保費。

  “現在投保‘全險’的人越來越多。”孫豔說,今年還要擴大種植規模。

  近年來,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份擴大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逐步實現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銀保監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農(nong) 業(ye) 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219.4億(yi) 元,同比增長25%,為(wei) 1.7億(yi) 戶次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

  “以往,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以直接物化成本保險為(wei) 主,對自然災害導致的農(nong) 產(chan) 品損失,為(wei) 農(nong) 戶補償(chang) 其投入的化肥、種子等成本。”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說,直接物化成本保險保障水平與(yu) 農(nong) 戶來年穩定生產(chan) 、規模化種植資金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自2018年起,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開始試點。“完全成本保險除直接物化成本外,還保障土地、人工等成本,保障金額可達收入的80%左右。”庹國柱表示,這更有力地保障了農(nong) 民收益,有利於(yu) 提高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保障程度提高的同時,保障範圍也更全麵。“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主要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和意外事故等;種植收入保險則能夠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產(chan) 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今年預算報告顯示,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安排459億(yi) 元,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

  農(nong) 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chan) 才有保障。“要讓種糧農(nong) 民有錢掙、得實惠。”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說,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將從(cong) 價(jia) 格、補貼、保險等方麵進一步健全。

  打好組合拳,裝好安全閥

  不隻主糧生產(chan) 有保障,還要打好“組合拳”:許多地方因地製宜推出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受到農(nong) 民歡迎;“保險+期貨”等創新步伐不斷加快。

  雲(yun) 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不少農(nong) 民依靠種植天然橡膠脫貧致富。“去年天然橡膠市場價(jia) 格不理想,多虧(kui) 參與(yu) 了‘保險+期貨’項目,保險公司進行了賠償(chang) ,收入有了保障。”膠農(nong) 岩亮說。

  據介紹,“保險+期貨”本質上是價(jia) 格指數保險。農(nong) 業(ye) 經營者從(cong) 保險公司購買(mai) 以期貨價(jia) 格為(wei) 標的的保險產(chan) 品,保險公司向期貨經營機構購買(mai) 期權,期貨經營機構在市場上進行風險對衝(chong) 。當期貨合約價(jia) 格低於(yu) 約定價(jia) 格時,農(nong) 業(ye) 經營者可按合同約定獲得賠償(chang) 。

  “通過期貨杠杆,農(nong) 戶能有效規避價(jia) 格風險,獲得可預期的收入保障。”庹國柱認為(wei) ,未來要不斷優(you) 化“保險+期貨”模式,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nong) 作用。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據了解,農(nong) 業(ye) 保險在發揮事後補償(chang) 功能的同時,積極提供事前風險管理和減災降損服務,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裝上“安全閥”。

  “農(nong) 業(ye) 保險正從(cong) 單一賠付向全流程農(nong) 業(ye) 風險管理發展,加強事前預防能力建設,積極配合有關(guan) 部門做好防災減災,降低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程度。”平安產(chan) 險團體(ti) 事業(ye) 群總監薑華說,通過做好病蟲害防治、提供氣象預警和專(zhuan) 業(ye) 化防災減災服務等,保障農(nong) 作物收成和農(nong) 民收益,也有利於(yu) 農(nong) 業(ye) 保險持續穩健運行。

  “近年來,財險業(ye) 積極開展防災減損等風險減量服務,引入了大數據、衛星、紅外探測等高科技手段,為(wei) 提高社會(hui) 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hui) 風險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說,將鼓勵各公司加強與(yu) 外部機構的溝通協作,建立高效的產(chan) 學研融合機製,聚焦農(nong) 業(ye) 等領域加強定量分析技術、防災技術等研究,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

  提高覆蓋麵,拓展新領域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近年來,農(nong) 業(ye) 保險政策體(ti) 係不斷健全,取得了明顯成效。與(yu) 此同時,農(nong) 險發展與(yu) 服務“三農(nong) ”的實際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應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多措並舉(ju) 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

  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進一步健全農(nong) 業(ye) 保險相關(guan) 法律法規。在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目標設定、厘清相關(guan) 部門職責等方麵,可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通過修訂條例、推動立法等方式進行完善,以適應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庹國柱表示,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承擔了農(nong) 業(ye) 大災風險責任,但保障水平相對有限,保險標的覆蓋也不夠全麵。可考慮在現有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製度基礎上,並行建立農(nong) 業(ye) 大災保險製度,兩(liang) 者互為(wei) 補充,更好分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風險。

  當前,在糧食主產(chan) 省份產(chan) 糧大縣,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麵積覆蓋率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糧食主產(chan) 省份非產(chan) 糧大縣及其他省份也要有序擴大覆蓋麵,讓農(nong) 業(ye) 保險更好發揮保障糧食安全的作用。

  “從(cong) 農(nong) 作物種類看,當前糧、棉、油料及糖料作物等的保險覆蓋程度較高,而漁業(ye) 等領域的保險覆蓋相對不足。”中國社科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發展漁業(ye) 保險,未來,可有的放矢增加財政支持的農(nong) 業(ye) 保險標的範圍,助力更多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推廣。

  對農(nong) 業(ye) 保險經營中存在的定損難、成本高等情況,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應加強各部門各領域的合作,通過科技手段創新應用,不斷提升農(nong) 險定損、理賠等的效率。

  “此外,要努力拓展農(nong) 險服務內(nei) 容,為(wei) 農(nong) 村新業(ye) 態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薑華說,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趨勢加快,農(nong) 業(ye) 保險保障範圍也要相應地由一產(chan) 向二產(chan) 、三產(chan) 拓展,聚焦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現代鄉(xiang) 村服務業(ye) 、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等領域,為(wei) 其提供保險保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