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演繹編鍾古樂的時代之音(深觀察)

發布時間:2023-04-19 16: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帷幕緩緩拉開,一套蔚為(wei) 壯觀的曾侯乙編鍾擺放在舞台中央。演奏者手執鍾錘,伴著鼓點節奏,有規律地敲響掛在鍾架上的大小編鍾。“叮叮當當咚咚……”一聲聲鳴響時而清脆,時而雄渾,不同的音符構成了一曲美妙絕倫(lun) 的編鍾古樂(le) ,仿佛天籟之音。

  作為(wei)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鍾以其完好的保存、宏大的規模、高超的鑄造工藝和音律設計享譽全球。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不僅(jin) 能在博物館一睹它的風采,還有機會(hui) 聽一場原汁原味的曾侯乙編鍾音樂(le) 會(hui) ,感受兩(liang) 千多年前的宮廷古樂(le) 之美。在這背後,有一支專(zhuan) 業(ye) 的編鍾樂(le) 團,讓沉睡已久的編鍾“開口說話”。

  

  複原編鍾,奏響千年古樂(le)

  1978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一號墓的發掘現場,潛水泵將墓坑中的積水不斷抽出。隨著水位緩緩下降,一根木柱、三層橫梁以及懸於(yu) 梁下的一件件青銅古鍾逐漸顯露出來。

  經過發掘整理,考古隊員們(men) 發現,曾侯乙編鍾共有65件,編成八組,懸掛在三層鍾架上。這套總重量達2.5噸的古代樂(le) 器創下多項紀錄——中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編鍾,代表了先秦禮樂(le) 文明與(yu) 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

  緊接著,全國各地的考古學家、曆史學家、音樂(le) 學家等齊聚隨縣,對編鍾展開研究。“編鍾的價(jia) 值不僅(jin) 在於(yu) 靜態展示,人們(men) 更好奇的是它如何發聲,曆經千年還能否演奏?用什麽(me) 演奏?”曾經參與(yu) 曾侯乙編鍾考古發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文新說。

  各行各業(ye) 的專(zhuan) 家聯合攻關(guan) ,謎題逐一揭曉:

  在曾侯乙編鍾的鍾體(ti) 、鍾架和掛鍾構件上,共有3700多字銘文,清晰地標注了各鍾所發音律及律調階名。這些銘文表明這套編鍾音域寬廣,具有完整的十二樂(le) 音體(ti) 係,橫跨5個(ge) 八度,僅(jin) 比現代鋼琴少一個(ge) 八度;每件鍾的正鼓部和側(ce) 鼓部分別可以激發一個(ge) 樂(le) 音,即“一鍾雙音”。

  同時,考古人員在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彩漆木雕鴛鴦形盒上,發現了編鍾演奏的秘密。隻見盒上有兩(liang) 幅彩繪,其中一幅為(wei) 撞鍾圖,以兩(liang) 鳥為(wei) 立柱,立柱分上下兩(liang) 層,上掛兩(liang) 鍾,下懸二磬,旁邊有一樂(le) 師,正拿著長棒撞擊編鍾。結合出土文物中的木槌和木棒,專(zhuan) 家推測:編鍾需要多人合作,各自手拿木棒與(yu) 木槌,通過敲擊編鍾發出聲音。

  但如此珍貴的國寶,怎麽(me) 能隨便敲擊?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北省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等單位,對編鍾原件進行無損檢測和深入研究。經過雕模、製模、翻模、青銅澆鑄、定音等工藝流程,曆時4年反複調試,1984年9月,首套複製編鍾通過驗收。

  曾侯乙編鍾出土不久,出土地就舉(ju) 行了首場編鍾音樂(le) 會(hui) ,用編鍾原件演奏了《東(dong) 方紅》《國際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曲目。複製件完成後,湖北省博物館成立了編鍾演奏組(今編鍾樂(le) 團),1984年國慶節應邀赴京演出;1987年,又設立專(zhuan) 門的編鍾演奏廳,平均每天演奏三四場,供參觀者欣賞。從(cong) 此,編鍾樂(le) 團的表演作為(wei) 湖北省博物館展覽的延伸內(nei) 容固定下來,一直延續至今。

  推陳出新,展現時代特色

  去年元旦,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聯合江漢大學音樂(le) 學院、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鍾音樂(le) 廳舉(ju) 辦了“一見鍾琴”新年音樂(le) 會(hui) 。被譽為(wei) 中國古代“樂(le) 器之王”的曾侯乙編鍾,與(yu) 西方“樂(le) 器之王”鋼琴同台聯袂演出,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一場中西合璧的跨界音樂(le) 會(hui) 。

  歌舞表演《編鍾敲起來》、編鍾古樂(le) 《金聲玉振》、鋼琴獨奏《拉斯帕馬斯的鍾聲》、編鍾與(yu) 雙鋼琴合奏《我的祖國》……鍾、磬清越的金石之聲與(yu) 鋼琴明亮的旋律有機結合,現場觀眾(zhong) 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當天,音樂(le) 會(hui) 從(cong) 早到晚連演4場,可容納400多人的編鍾音樂(le) 廳場場爆滿。

  “堅持與(yu) 時代同向、與(yu) 人民同行,不斷創新演出形式、推出新品佳作、確保演出質量,滿足觀眾(zhong) 個(ge) 性化、多樣化的音樂(le) 審美需求,是編鍾樂(le) 團受到群眾(zhong) 歡迎和喜愛的主要原因。”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副團長馬業(ye) 平說。

  在成立之初,由於(yu) 經費有限,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的日常演出大多是從(cong) 外麵邀請臨(lin) 時演員,樂(le) 團人數不到10人,排練的曲目也比較少。近年來,在湖北省文旅廳等部門的支持下,編鍾樂(le) 團持續抓好隊伍建設,提高演員待遇,從(cong) 專(zhuan) 業(ye) 音樂(le) 院校“招兵買(mai) 馬”,全團演員人數增加到34人,基本都是管樂(le) 、弦樂(le) 、打擊樂(le) 、舞蹈等藝術專(zhuan) 業(ye) 出身。畢業(ye) 於(yu) 武漢音樂(le) 學院揚琴專(zhuan) 業(ye) 的丁佳夢就是其中一員。

  “原本以為(wei) 編鍾演奏會(hui) 比較沉悶,來了樂(le) 團之後才發現,編鍾可以和這麽(me) 多樂(le) 器合作,演繹出多種風格的節目。同事們(men) 都是一專(zhuan) 多能,組合起來就是一個(ge) 完整的民樂(le) 團。”丁佳夢說,曾侯乙墓出土了編鍾、編磬、鼓、箎、笙、琴、瑟、排簫等多種樂(le) 器,編鍾樂(le) 團就是以曾侯乙編鍾、編磬為(wei) 基礎,組合這些古代樂(le) 器而組建成的。

  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作曲羅樂(le) 介紹,近年來,編鍾樂(le) 團以《詩經》《楚辭》等傳(chuan) 統經典為(wei) 來源,創作了《關(guan) 雎》《九歌》《天問》等一批新曲目。除展現歌、樂(le) 、舞為(wei) 一體(ti) 的傳(chuan) 統編鍾樂(le) 舞外,編鍾樂(le) 團還嚐試與(yu) 鋼琴、古琴、薩克斯等不同樂(le) 器跨界合作,以獨奏、合奏、重奏、琴瑟吟唱等形式呈現給觀眾(zhong) 。

  “浴火重生·弘揚偉(wei) 大抗疫精神”音樂(le) 會(hui) 、“荊風楚韻”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編鍾音樂(le) 會(hui) 、“長江之韻”編鍾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編鍾音樂(le) 會(hui) ,讓編鍾古樂(le) 走出展館和文獻,走向千家萬(wan) 戶。

  增進交流,傳(chuan) 播中國聲音

  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曾侯乙編鍾自出土之日起就受到海內(nei) 外廣泛關(guan) 注。而作為(wei) 展覽的重要延伸和補充,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的表演,與(yu) 編鍾一道,成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編鍾樂(le) 團就多次接待外國政要,包括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英國前首相希思、德國前總理科爾、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等,接待來訪的外國代表團和遊客更是數不勝數。另一方麵,編鍾樂(le) 團還多次隨曾侯乙編鍾展覽一起走出國門,在多個(ge) 國家的著名音樂(le) 廳奏響。

  1992年,為(wei)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湖北省博物館受邀赴日本舉(ju) 辦“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別展”,曾侯乙編鍾複製件隨展演奏,馬業(ye) 平就是演出人員之一。他清楚地記得,寬敞的演奏大廳裏,回蕩著樂(le) 團演奏的《楚商》《櫻花》《四季》等中日兩(liang) 國人民熟悉的曲目,在當地引發了一陣“編鍾熱”。

  “有一次去演出的路上,我看到東(dong) 京國立博物館門口前,觀眾(zhong) 排成四列縱隊。當地人告訴我,他們(men) 是在排隊購買(mai) 編鍾音樂(le) 會(hui) 的演出票。”馬業(ye) 平說,展覽開幕後,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就有40多萬(wan) 人前往參觀展覽和觀賞編鍾演出。日本公明黨(dang) 前委員長竹入義(yi) 勝參觀後留言:“神器出仙樂(le) 。這是你們(men) 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2016年,俄羅斯聯邦委員會(hui) 主席瓦蓮金娜·馬特維延科率團到訪湖北武漢。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為(wei) 她演奏了俄羅斯經典民歌《喀秋莎》。她主動走上台,與(yu) 編鍾演奏者們(men) 合影,並試著在編磬上輕輕敲打出幾個(ge) 音符。

  在一些重要國際活動和場合中,編鍾樂(le) 團和編鍾古樂(le) 也扮演著重要角色。1997年香港回歸慶典,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嘉賓,欣賞了由音樂(le) 家譚盾創作並指揮、用曾侯乙編鍾(複製件)演奏的大型交響曲《交響曲1997:天地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殘奧會(hui) 頒獎儀(yi) 式的音樂(le) ,就是由曾侯乙編鍾原聲、現代玉磬和交響樂(le) 融合演奏……

  成立30多年來,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le) 團赴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巴西、日本、新加坡與(yu) 中國香港、台灣等十幾個(ge) 國家和地區訪問交流。據統計,全世界已有近10億(yi) 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領略了曾侯乙編鍾跨越千年的視聽魅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7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