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

發布時間:2023-04-20 16:44:00來源: 人民日報

  從(cong) 去年起,浙江省天台縣石梁學校與(yu) 赤城中學的部分七年級學生有了新的上學體(ti) 驗:兩(liang) 校選擇等量學生混合編班,安排固定教師承擔學科教學;根據山上山下氣溫差異,春季上山區、秋季進城區……這些做法不僅(jin) 讓孩子們(men) 對差異化的學習(xi) 環境充滿好奇和向往,而且很好地培養(yang) 了孩子們(men) 的獨立生活能力。

  這是天台縣近年來為(wei) 解決(jue) 城鄉(xiang)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問題,吸引孩子就近入學,著力實施鄉(xiang) 村名校建設的一項創新之舉(ju) 。

  和不少鄉(xiang) 村學校一樣,海拔800米高的石梁學校前些年曾遇到了“生源荒”,學生數量逐年減少。但隨著鄉(xiang) 村名校建設的推進,石梁學校又重新具有了吸引力。

  作為(wei) 九年一貫製學校,從(cong) 去年起,石梁學校開始與(yu) 城裏的赤城中學、實驗小學開展合作,組建了全縣首個(ge) 城鄉(xiang) 教育共同體(ti) 。合作的方式並不是傳(chuan) 統的城區學校單向幫扶,而是兩(liang) 校之間的互幫互助。除了嚐試混合編班,赤城中學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楊淑娉帶著赤城中學初一年級的8名骨幹教師來到石梁學校。支教團隊在這裏推廣家庭對話式教學、混齡式學習(xi) 、導師製等教育方式,加強了師資力量,改進了教學質量,學校麵貌更是煥然一新。

  如今的石梁學校,三層教學樓進行了外立麵改造,走廊牆壁上張貼著古詩詞和學生畫作。細節處的匠心,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營造出良好的學習(xi) 氛圍。

  改善校園環境與(yu) 提升師資力量,是天台縣推動鄉(xiang) 村教育發展的兩(liang) 大抓手。近年來,天台縣通過暢通投融資渠道、推動國企代建等方式,投資31億(yi) 元全麵改善鄉(xiang) 村學校辦學條件,安排1億(yi) 元建設鄉(xiang) 村教師周轉宿舍。為(wei) 了助力鄉(xiang) 村教師成長成才,天台縣還協調出部分評先評優(you) 和職務晉升指標向鄉(xiang) 村教師傾(qing) 斜,每年安排1000萬(wan) 元鄉(xiang) 村教師培訓經費。

  一係列創新舉(ju) 措,不僅(jin) 留住了鄉(xiang) 村教師,而且帶動了236名優(you) 秀教師下鄉(xiang) 支教,也帶動了社會(hui) 各界尊師重教蔚然成風,企業(ye) 和個(ge) 人捐贈的獎教獎學基金已達1.75億(yi) 元。

  在“名校嫁接、強校幫扶、老校領銜”辦學模式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天台縣還著力構建“e鍵”式鄉(xiang) 村教育數字治理工作體(ti) 係,打造勞動課堂數字化應用平台,為(wei) 城鄉(xiang) 教育共同體(ti) 學校深入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推動城鄉(xiang) 學生線下融合提供了數字化場景服務。

  眼下,“小而美”“小而優(you) ”“小而強”的鄉(xiang) 村名校,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參與(yu) 到鄉(xiang) 村名校建設,讓楊淑娉有了更多對鄉(xiang) 村教育的思考。她說:“鄉(xiang) 村學生不僅(jin) 要擁有多媒體(ti) 設備,還要擁有適合他們(men) 的學習(xi) 方式和學習(xi) 環境,這樣才能幫助他們(men) 在成長成才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