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鏈上企業緊密協作 常州創新賦能光伏產業
《人民日報》 2023年04月21日 第 02 版版麵截圖
原標題:
鏈上企業(ye) 緊密協作,江蘇常州——
創新賦能光伏產(chan) 業(ye)
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光伏電池產(chan) 量同比增長53.2%。對於(yu) 行業(ye) 的快速增長態勢,常州捷佳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國軍(jun) 感受頗深:“一季度出貨量猛增,各車間都在加班加點,滿負荷運轉。”
一大早,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的捷佳創廠區內(nei) ,貨車就排成了長龍。各條主幹道上,整齊堆滿了各種即將出廠的光伏電池生產(chan) 設備,一台台叉車來回穿梭,將打包完畢的產(chan) 品裝車。
發展勢頭迅猛的不止捷佳創一家,科技創新賦能,常州光伏產(chan) 業(ye) 鏈順勢而起。據統計,2022年常州光伏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完成產(chan) 值1065億(yi) 元,同比增長38.3%。
“這源於(yu) 市場行情的持續向好和我們(men) 在關(guan) 鍵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左國軍(jun) 介紹,捷佳創是一家以生產(chan) 光伏電池設備為(wei) 主的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光伏電池生產(chan) 設備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基本上每3年就要換一代。為(wei) 了搶速度,占領先機,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
記者在捷佳創的中試車間看到,這個(ge) 投資3億(yi) 多元、麵積近6000平方米的車間裏,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揮舞手臂,將薄薄的電池片輕輕抓起;大大小小的電子屏幕上,一組組數據不停閃爍著,展示著新設備的各項性能。左國軍(jun) 介紹,目前有多款設備正在進行測試,都是公司最新研發出的產(chan) 品。新產(chan) 品不斷推出,捷佳創進入發展快車道,“這兩(liang) 年,公司銷售額大幅增長,按照一季度形勢,今年還會(hui) 再上新台階。”左國軍(jun) 說。
常州擁有天合光能、東(dong) 方日升、億(yi) 晶光電等一批龍頭企業(ye) ,光伏產(chan) 業(ye) 鏈覆蓋除多晶矽料以外的所有生產(chan) 製造環節,同時布局風光互補、高效儲(chu) 能、能源互聯網等領域。
同在新北區的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光伏電池重要材料銀漿的供應商,這家科創型企業(ye) 成立短短8年,但其研發生產(chan) 的太陽能電池用正麵銀漿已占據全球40%的市場份額,2022年,公司銷售額達65億(yi) 元。公司聯合創始人蔣安鬆表示,得益於(yu) 行業(ye) 的景氣和公司的技術創新,今年一季度訂單大增。
距捷佳創公司40多公裏開外,位於(yu) 金壇區的常州億(yi) 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捷佳創重要的下遊客戶之一。億(yi) 晶光電副總裁孫鐵囤告訴記者,2022年,公司業(ye) 務量增長了1.4倍,銷售額首次超過百億(yi) 元,今年一季度,這樣的增長態勢還在持續。
“常州的光伏產(chan) 業(ye) 鏈環環相扣,融合程度很高,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之間的緊密協作,讓我們(men) 受益匪淺。”孫鐵囤說,2022年,因業(ye) 務增長,公司需要將產(chan) 能擴大一倍。“得益於(yu) 當地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生產(chan) 設備、原材料等大都可以就近取材,產(chan) 線調試過程中,我們(men) 的上遊供應商都是隨叫隨到,全力協助。”孫鐵囤說,以往要一兩(liang) 年時間才能投產(chan) 的項目,這次隻用了7個(ge) 多月時間,“可謂是爭(zheng) 分奪秒”。
鏈上企業(ye) 緊密協作,產(chan) 業(ye) 政策也在不斷跟進。常州市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辦公室主任戴兆鈞介紹,今年,常州出台了“新能源之都十條”,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技術創新、推廣應用、生態營造4個(ge) 方麵,推出10條舉(ju) 措,助力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