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實體,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評論員觀察)
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展現出適應變化、抗擊風險、調整產(chan) 能的強大韌性
保持戰略自信,落實落細各項政策,必能推動實體(ti) 經濟壯筋骨、上台階,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不久前,一輛搭載“原力智能增程”技術的白色轎車,從(cong) 雲(yun) 南香格裏拉駛到重慶,完成了不加油、不充電、不間斷行駛1283公裏的長距離實測挑戰。該技術實現發電機95%的高運行效率,還可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下讓電池極速加熱。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突破,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注入充足動力,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為(wei) 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寫(xie) 下生動注腳。
實體(ti) 經濟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個(ge) 百分點,工業(ye) 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在工業(ye) 大類中,23個(ge) 行業(ye) 同比保持增長,增長麵超過五成,與(yu) 上年四季度比,20個(ge) 行業(ye) 增加值增速回升,折射出各行各業(ye) 穩健複蘇的良好態勢。裝備製造業(ye) 對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長貢獻率達到42.5%,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分別增長53.2%、22.5%,體(ti) 現出轉型升級蹄疾步穩、新動能持續壯大的可喜勢頭。既有量的合理增長,又有質的穩步提升,實體(ti) 經濟在今年一季度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實體(ti) 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麽(me) 時候,實體(ti) 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市場需求回暖,能夠迅速恢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生產(chan) 能力,展現出適應變化、抗擊風險、調整產(chan) 能的強大韌性。一季度實體(ti) 經濟加快恢複,進一步激發我國經濟恢複向好的內(nei) 生動力,為(wei) 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進一步推動減稅降費、穩崗返還、貸款支持等一係列政策落地見效,實體(ti) 經濟發展壯大將有更堅實的政策保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主攻方向,一手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壯大實體(ti) 經濟,必須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化水平,以創新集聚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從(cong) 實施技術改造行動、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到鞏固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引導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再到聚焦前沿領域、助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才能推動產(chan) 業(ye) 體(ti) 係轉型升級、促進實體(ti) 經濟健康發展。
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yan) 峻,工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下降、企業(ye) 效益麵臨(lin) 困難、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jue) 。下一步,必須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ti) 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ti) 經濟傾(qing) 斜、工作力量向實體(ti) 經濟加強。謀創新,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推動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穩根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製造業(ye) 從(cong) 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強信心,優(you) 化營商環境,製定優(you) 惠政策,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經營主體(ti) ……保持戰略自信,落實落細各項政策,必能推動實體(ti) 經濟壯筋骨、上台階,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2012年,中國全年生產(chan) 新能源汽車約1.25萬(wan) 輛。10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chan) 量已超700萬(wan) 輛,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蝶變,正是中國製造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的縮影。事實證明:抓好製造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實體(ti) 經濟,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拿出奮楫爭(zheng) 先的誌氣,磨礪堅持不懈的韌勁,大力發展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中國經濟航船定能行穩致遠,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