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合肥包河:高質量孕育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發布時間:2023-04-28 11:20:00來源: 安徽網

  安徽創新館匯聚最新科創元素;無人駕駛引領智能網聯汽車潮流;合工大智能研究院轉化硬核科創成果……作為(wei) 安徽省科技創新先進區和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轉化應用示範區,“安徽第一城區”合肥市包河區搭平台、給政策、攬人才,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巢湖之畔最耀眼的光芒。

  吸引科創力量加速集聚

  前不久,安徽“雙創匯”走進包河區暨安徽省科技創新企業(ye) 上市加速孵化中心啟動儀(yi) 式在安徽創新館舉(ju) 辦。

  安徽“雙創匯”活動是安徽省精心打造的創新創業(ye) 品牌,此次走進包河活動是安徽“雙創匯”全省縣區行第一站。活動現場,安徽省科技創新企業(ye) 上市加速孵化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場包河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正式揭牌。來自中國科大等高校的一批專(zhuan) 家學者獲聘孵化中心導師,安徽精一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ye) 簽約入駐;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ye) “加盟”成為(wei) 戰略合作夥(huo) 伴。

  科創企業(ye) 的加速聚集,正在成為(wei) 包河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依托日益壯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包河區聚力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轉化應用示範區,與(yu) 中科大、合工大共建“科創中心”和“工大智穀”。近8000件發明專(zhuan) 利授權,超17萬(wan) 各類人才,5家院士工作站,32個(ge) 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要素持續集聚包河,形成了匯聚70餘(yu) 家上下遊企業(ye) 的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與(yu) 此同時,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視覺、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新產(chan) 業(ye) 發展迅猛。

  2022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淨增65%以上、達到622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總數實現“翻一番”,技術合同交易登記額超過200億(yi) 元、占全市1/5以上,每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91件、達全市平均水平的1.6倍,R&D經費支出占比增至3.43%,科技創新指數位居全省縣(市)區前列。

  搭建平台孕育科創“種子”

  在花園大道的合工大智能院裏,郭帥領銜的艾瑟沃機器人科技公司,是專(zhuan) 門針對排水管道缺陷開展人工智能檢測研究的團隊。然而創業(ye) 初期,基本是大學老師的創始團隊,既缺資金,又缺人才,在融資和市場開拓上經驗不足,實驗室的課題經費難以支撐科技成果轉化,這讓郭帥團隊犯了愁。

  得知情況的智能院與(yu) 包河區政府主動聯係團隊,幫助團隊先後獲得科技培育專(zhuan) 項資金和創新創業(ye) 扶持計劃項目資助。團隊很快實現就地成果轉化,在合肥小西河段等多處河段均有工程應用。2022年,該企業(ye) 實現銷售收入增長率超過1000%。

  作為(wei) 合肥市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合工大智能院連接著高校和市場,無縫對接了“實驗室”與(yu) “應用場”,是包河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的範本。截至目前,智能院已累計孵化、培育企業(ye) 140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達27家。

  目前,包河區已建成13家眾(zhong) 創空間與(yu) 孵化器,其中國家級眾(zhong) 創空間 1 家。未來,還將打造更多的創新創業(ye) 載體(ti) 。力爭(zheng) 到2023年底,全區新建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麵積3萬(wan) 平方米,總麵積達10萬(wan) 平方米。

  通過孵化讓更多的科技創新種子,孕育出鋪天蓋地的中小微科技企業(ye) ,與(yu) 區內(nei) 重點企業(ye) 互補,形成完整的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生態。

  創新機製服務成果轉化

  研發與(yu) 市場間的“距離”,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痛點。如何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chan) 業(ye) 之果”,包河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2023年,包河將集聚專(zhuan) 業(ye) 人才力量,組建“科技產(chan) 業(ye) 專(zhuan) 班”,聚焦全區重點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協同聯動、高效運轉,加速推進成果轉化,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特別是建立“專(zhuan) 班+專(zhuan) 員”的工作機製,在區直相關(guan) 部門、各街鎮、大社區、包河經開區和區屬國有企業(ye) 設立“科技工作專(zhuan) 員”,常態化、全方位提供科技服務。立足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瞄準未來產(chan) 業(ye) 布局,開展科技招商,以“項目、政策、場景、基金”為(wei) 支撐,力爭(zheng) 招引20家以上國內(nei) 優(you) 質科技企業(ye) 和機構落地。

  不僅(jin) 如此,包河區2023年將繼續拿出“真金白銀”,新增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補助資金1000萬(wan) 元,采取“前補貼+後補助”方式,支持區內(nei) 企業(ye) 與(yu) 高校院所在技術攻關(guan) 、產(chan) 品研發等方麵自主開展橫向項目合作。

  同時,發揮區高質量發展政策導向作用,采取財政資金、基金投資、科創貸等多元化方式,支持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平台建設、企業(ye) 創新、成果轉化等資金不少於(yu) 1億(yi) 元,為(wei)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金融加持“最後一公裏”

  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科技金融服務的“加持”。近年來,包河區不斷優(you) 化科技創新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金融服務環境,打通服務企業(ye) “最後一公裏”。

  “作為(wei) 省科技創新先進區,包河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麵多年來始終位居全市各縣區第一。”包河區科技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幫助中小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2022年6批次的政策兌(dui) 現中,區科技局共兌(dui) 現278家企業(ye) (單位)402個(ge) 項目政策資金5584.33萬(wan) 元。除各種政策獎勵補助資金外,包河區政府還聯合金投公司共同成立了種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助推企業(ye) 發展。“我們(men) 還將引入省、市、區科創要素資源,如投資基金、服務機構、市場交易等,為(wei) 科技企業(ye) 提供專(zhuan) 業(ye) 、便捷、周到的服務。”該負責人說。

  不僅(jin) 如此,包河區還將推動“雙招雙引”有機結合,完善“人才+項目+資本”引才模式,常態化開展“包攬英才·誌同到河”活動,積極參加“智匯合肥”線下高校行,加快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

  未來,包河將繼續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wei) 首位工程,不斷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活力,夯實科創服務及品牌建設,全力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轉化應用示範區”,助推區內(nei)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通訊員 郝夢瑤 包育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