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崛起“中國蛋穀”
一個(ge) 飼養(yang) 員管理8.8萬(wan) 隻蛋雞,一個(ge) 企業(ye) 年存欄蛋雞1000萬(wan) 隻,100多項專(zhuan) 利技術、200多個(ge) 創新產(chan) 品,創新產(chan) 品對產(chan) 值的貢獻率達90%以上......走進厚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參觀廊道,這些數字迅速跳入記者的視線,伴隨著LED展示屏上企業(ye) 的全景解說,讓人不得不讚歎的是,這個(ge) 坐落在吉林省遼源市東(dong) 遼縣的企業(ye) 已經成為(wei) 國內(nei) 蛋品加工行業(ye) 的佼佼者。
“近年來,我們(men) 企業(ye) 陸續實施了300萬(wan) 枚鹵蛋、熱凝固蛋製食品和12000噸蛋糕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不僅(jin) 豐(feng) 富了產(chan) 品種類,也拓展了市場渠道。”厚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拿起展示台上一盒精裝的產(chan) 品介紹說,“這是我們(men) 的一款新品——流心蛋包飯,目前能將蛋包飯實現速食包裝銷售,我們(men) 是獨家。產(chan) 品創新再創新,我們(men) 一直在路上。”
厚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yu) 2007年,深耕蛋品加工行業(ye) 多年,如今厚德食品旗下的金翼蛋品以“年鮮蛋加工能力15萬(wan) 噸,年生產(chan) 5萬(wan) 噸蛋製食品”的生產(chan) 力成為(wei) 我國主要頭部蛋品加工企業(ye) 之一。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厚德集團旗下的4家公司(厚德食品、金翼蛋品、農(nong) 樂(le) 飼料、金展食品)累計完成產(chan) 值22.08億(yi) 元,2023年一季度累計完成產(chan) 值5.82億(yi) 元,同比增長16.5%。
“我們(men) 公司擁有的100餘(yu) 項專(zhuan) 利技術,基本全部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楊濤說得很有底氣,“目前,我們(men) 正按照上市要求,積極準備上市前的各項工作,力爭(zheng) 成為(wei) 省內(nei) 首家掛牌上市的蛋品加工企業(ye) 。上市後將馬上啟動年加工10億(yi) 枚溏心鹵蛋項目。”
項目建設是拉動地方經濟的“火車頭”,是牽動發展的“牛鼻子”。開足馬力,奮力向前的厚德食品隻是遼源打造“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遼源市把東(dong) 遼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項目作為(wei) 重點項目,整合資源,以金翼蛋品為(wei) 核心的中國蛋穀規劃項目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雞蛋深加工產(chan) 業(ye) 已輻射全省。
在東(dong) 遼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另一角,智能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的建設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目前,冷庫的主體(ti) 工程已經封閉,預計今年年底交付使用。”東(dong) 遼縣副縣長趙豐(feng) 雙介紹說,作為(wei)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一期項目,總投資3.4億(yi) 元的中國蛋穀暨智能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建設項目具有全流程智能化、集成化、專(zhuan) 業(ye) 化特點。“冷庫周轉量可達30萬(wan) 噸/年,冷鏈配送能力達15萬(wan) 噸/年,謀劃到2025年核心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到200億(yi) 元。”
不僅(jin) 如此,正在建設的蛋穀科技大廈,規劃了蛋品大數據中心、政務功能中心、食品檢測功能區、中國蛋穀展示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等模塊。預計今年年末,平台交易額可達到20億(yi) 元以上,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禽蛋交易平台。
“一園五區一鎮托一穀”,基礎蛋雞循環生態養(yang) 殖區、金翼蛋品科技創新區、智慧冷鏈物流區、食品工業(ye) 加工區、蛋業(ye) 科技裝備配套區五大產(chan) 業(ye) 功能區域外加一個(ge) 環保蛋穀小鎮,總投資120億(yi) 元的“中國蛋穀”項目雛形初現,這讓耕耘“雞蛋”行業(ye) 二十年的楊濤看到了企業(ye) 再上一個(ge) 台階的希望。
“我們(men) 按照‘基地化+工業(ye) 化’的思路,做實‘糧頭食尾’‘農(nong) 頭工尾’產(chan) 業(ye) 融合,全力打造以蛋為(wei) 元素、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為(wei) 重點、高新科技為(wei) 標誌的‘中國蛋穀’產(chan) 業(ye) 生態圈,形成全國乃至世界蛋產(chan) 業(ye) 發展的風向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