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吸引回頭客,也要爭取新客戶”(體驗·走近身邊小商戶·新時代·追夢人)
走進天津和平區一條狹窄的街道,推開沿街一扇木質小門,是一間隻有十幾平方米的咖啡店。
下午1點,記者按照約定來到這裏,店主王岩正坐在吧台後麵等著:“要不要試試這款巴拿馬瑰夏咖啡,它散發著濃鬱的熱帶水果香氣。”氤氳的咖啡香氣彌漫開來。
2018年,王岩創立了這間精品咖啡店。5年來,在王岩的潛心經營下,咖啡店已經小有名氣。在這裏,記者體(ti) 驗咖啡店一天的忙碌。
王岩的咖啡店,曾在天津創下兩(liang) 個(ge) 紀錄——麵積最小的咖啡店,最早的“預約製”咖啡店。“每天下午營業(ye) ,每小時隻接待一組預約的客戶,每天6組客人,後來預約實在太多,改成了每次同時接待3位。”王岩介紹。
“為(wei) 什麽(me) 要實行‘預約製’?”
王岩笑道:“咖啡店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咖啡的品質和客人的體(ti) 驗。‘一對一’預約服務可以讓客人近距離體(ti) 驗選豆、研磨、衝(chong) 煮、裝杯的全流程服務。短期看,可能效果不明顯,但從(cong) 長遠來看,能增加用戶黏性,對店鋪發展是有利的。”
說話間,客人到了。“一開始確實是被點評網站上‘預約製’吸引來的,來了之後發現,不光咖啡品質好,而且店主很健談,我們(men) 邊喝邊聊,這是在其他的咖啡店很難體(ti) 驗到的。”趙先生是天津一家外貿企業(ye) 的業(ye) 務經理,很喜歡這種預約模式,幾乎每周都來,成了店裏的常客。
“跟店主聊咖啡,就像聽一場咖啡主題的演講。”趙先生評價(jia) ,王岩愛聊天、心態平和,“沒有花裏胡哨的東(dong) 西,真誠是最好的營銷。”
在王岩的幫助下,記者打開咖啡店的預約網頁:“本周剩餘(yu) 預約時間:周三上午7點後3位;周四下午2點3位……”根據咖啡店的預約情況,王岩放出最近幾天可預約來店的時間段。
客人的留言也不少:“我下午4點去,能拚個(ge) 桌嗎?”“給留點新鮮的咖啡豆,最好是堅果調的。”“有沒有雲(yun) 南咖啡豆?我想和朋友一起嚐嚐。”
…………
麵對客人的不同要求,王岩一一給出回複。
“作為(wei) 一個(ge) 小咖啡店,預約有利於(yu) 主客雙方規劃時間,提高效率。現在基本上每天都會(hui) 被預約滿。”王岩認為(wei) ,“預約製”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篩選模式,最終留下來的都是願意為(wei) 一杯好咖啡和好體(ti) 驗付出時間的客人,合適的規則鎖定了目標客群,也產(chan) 生了盈利。
投身咖啡行業(ye) 5年,王岩的生意越做越好。2020年,王岩在老店不遠處新開了意式咖啡門店,2021年在和平區一家商場裏開了“站台店”,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又開了第四家門店。
“既要吸引回頭客,也要爭(zheng) 取新客戶。”王岩說,他的幾家門店都在和平區,這也是天津市獨立咖啡店最集中的區域,“政府積極打造咖啡經營特色,除了舉(ju) 辦咖啡節,不定期發放的酒店消費券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朋友來。”
咖啡店裏,客人麵前並排擺著3台磨豆機,分別是不同的刀型。“就像熬粥時你有時會(hui) 用玉米粉,有時會(hui) 用玉米粒。不同的咖啡豆、同一款咖啡豆不同的烘焙程度,也需要不同的磨豆機。”王岩說,幾年下來,在設備上就投入了30多萬(wan) 元。
“來天津之前就做好了攻略,感覺大家在老建築裏坐在一起喝咖啡、吃甜品的氛圍感特別好。”來天津旅遊的北京大學生劉俊琛點了一杯冰美式、一份甜品,一邊品著咖啡,一邊聽王岩聊起咖啡的製作過程。
說話間,第一杯咖啡見了底,“試試這款危地馬拉的‘日曬’,有橙子和巧克力的香氣。”王岩向客人建議。
客人先選豆子,再選杯子。“咖啡風格非常鮮明,即便沒有受過訓練,也能喝出不同豆子的風味。”王岩說。
在王岩幫助下,記者製作了一杯危地馬拉日曬咖啡:拿出量杯,在電子秤上稱好15克豆子倒進磨豆機,調試機器、選咖啡豆、研磨……一套程序下來,有些手忙腳亂(luan) 。
伴著一陣機器聲,磨好的咖啡粉落入杯中,記者拿起量杯一聞,除了中淺烘帶來的香氣,一絲(si) 絲(si) 橙皮香也“躥”進鼻子。
隨後,在王岩指導下,85攝氏度的熱水從(cong) 長長的壺嘴中流出,沿著粉麵的中心點輕盈快速地向外繞圈,“第一段悶蒸注水量少,但非常重要,一是激發香氣,二是將粉體(ti) 裏的二氧化碳擠出來,同時讓咖啡粉能夠上下均勻地被水浸潤。”王岩的介紹十分專(zhuan) 業(ye) 。停留幾十秒,開始第二段注水,“這算是正式衝(chong) 泡,主要是萃取的過程。”
不一會(hui) 兒(er) ,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終於(yu) 製好了。記者輕輕一啜,日曬豆特有的酵感和香氣湧入口腔。
王岩坦言,咖啡店是這幾年年輕人創業(ye) 的熱門。但如何實現長遠發展,其實還有很長的路。歸根結底,要用高質量的產(chan) 品和服務贏得口碑。
王岩的店麵雖然小,咖啡出品卻不馬虎。正對吧台的牆上擺放著王岩從(cong) 各處搜集來的咖啡杯,其中不乏名家手作和電影中出現的同款:“這款就是電影《花樣年華》裏的那款青玉色咖啡杯,在香港一個(ge) 店裏淘來的。”
在王岩看來,咖啡市場快速發展的背後,既反映了國內(nei) 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習(xi) 慣的改變,也反映了國內(nei) 咖啡產(chan) 業(ye) 從(cong) 種植、處理到銷售、烘焙乃至門店全產(chan) 業(ye) 鏈的迅速發展。
“我們(men) 剛開業(ye) 時隻買(mai) 進國外的拍賣級生豆,現在我們(men) 的手衝(chong) 新店有了雲(yun) 南的國產(chan) 精品豆。可以說,精品咖啡的快速發展背後是國內(nei) 咖啡產(chan) 業(ye) 的崛起。”王岩對這幾年大熱的雲(yun) 南咖啡豆不吝讚美,“雲(yun) 南豆的優(you) 勢很大,比如物流優(you) 勢,就決(jue) 定了雲(yun) 南豆的新鮮度很好,加上沒有關(guan) 稅,在成本上也有競爭(zheng) 力。”
“國產(chan) 咖啡豆還有許多方麵需要提高,比如咖啡產(chan) 量不穩定、處理技術不成熟。另外消費觀念也需要更新,有些同行和客人認為(wei) 價(jia) 格和品質一定正相關(guan) ,反而導致具有成本優(you) 勢的雲(yun) 南豆認知度不高。”王岩介紹,“實際上,現在一些海外的名店已經在雲(yun) 南保山的咖啡種植園定期拿貨了,這是雲(yun) 南豆競爭(zheng) 力最好的體(ti) 現。”
創業(ye) 5年來,王岩養(yang) 成了一個(ge) 習(xi) 慣,每天都會(hui) 在朋友圈寫(xie) 一段日記,記錄和客人之間的點滴,時間一長,這些日記匯編成了兩(liang) 本書(shu) ,成為(wei) 門店故事的一部分。“喝的是咖啡,記錄的卻是生活。”一位客人這樣評價(jia) 。
“寫(xie) 日記和做咖啡一樣,需要耐心和毅力。堅持下來,你的努力一定會(hui) 被看到。”王岩認為(wei) ,開咖啡店做的是有情懷的事業(ye) ,“有專(zhuan) 業(ye) 性、煙火氣,也要有溫暖治愈。”
“這段時間,來店的客人越來越多了。”臨(lin) 別前,王岩對記者說,“感覺咖啡市場的春天來了!”
本期統籌:歐陽潔 羅珊珊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0日 第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