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網絡新事物沿法治軌道健康成長(金台銳評)
近期,“AI歌手”成了互聯網上熱議的話題。經過訓練後的AI能模仿“明星歌手”的獨特音色與(yu) 唱腔,翻唱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受到了不少網友的追捧。
在“AI歌手”走紅網絡的同時,其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AI歌手’翻唱他人歌曲是否構成侵權?”成為(wei) “AI歌手”創作表演中一個(ge) 繞不開的問題。
“AI歌手”演唱歌曲,首先可能涉及歌曲詞曲作者的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相關(guan) 規定,除了“為(wei) 個(ge) 人學習(xi) 、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等對作品的“合理使用”情形外,未經著作權人允許去使用作品,就可能構成侵權。而即使是“合理使用”,也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此外,如果“AI歌手”涉及歌手演唱某歌曲的原聲,也有可能侵犯歌手的表演者權。
“AI歌手”還可能涉及聲音相關(guan) 權利的保護。民法典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guan) 規定。而對於(yu) 肖像權,根據民法典規定,除了個(ge) 人學習(xi) 、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以及新聞報道等情形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由此可以看出,“AI歌手”使用他人聲音表演歌曲,在網絡平台公開播放,特別是在一些“投幣打賞”等營利情形下使用,可能構成對著作權、表演者權、聲音權利等的侵犯。因此,針對這一新興(xing) 的網絡創作形式,應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舉(ju) 措,盡可能幫助其防範法律風險,確保其沿著法治軌道健康成長。
相關(guan) 部門要細化完善相關(guan) 規則,明確行為(wei) 指引。對於(yu) 這類新型網絡產(chan) 品,有關(guan) 部門要進一步細化監管規則,消除模糊地帶,厘清法律法規邊界。創作者也要主動學習(xi) 相關(guan) 法律規則、版權規則,防範法律風險。人工智能是個(ge) 新生事物,音視頻作品創作者要事先主動了解其中的法律邊界,避免原本兼具創新意識與(yu) 藝術價(jia) 值的作品成了違法侵權的負麵案例。
作為(wei) 信息內(nei) 容管理第一責任人的網絡平台應落實主體(ti) 責任,加強版權宣傳(chuan) 和主動監管,如果平台上的“AI歌手”涉及侵權行為(wei) ,要及時發現並予以處理。作為(wei) 觀眾(zhong) ,也要自覺尊法守法。比如某視頻網站上,目前已有“AI歌手”類視頻因被舉(ju) 報侵權下架,但仍有網友將提前保存的該侵權作品再次上傳(chuan) 、供人觀看。對於(yu) 這類侵權行為(wei) ,我們(men) 要自覺予以抵製。
麵對新技術的出現和普及,我們(men) 要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守住法律底線。通過厘清法律邊界,細化監管規則,促進全網守法,我們(men) 一定能讓“AI歌手”在網絡空間演唱出更多的好聲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5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