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河湖長製促進河湖長治(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5-25 09: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全麵推行河湖長製完全符合我國國情水情,是河湖保護治理領域根本性、開創性的重大舉(ju) 措

  太浦河蜿蜒流淌,一水連三地,江浙滬牽手,建立“聯合河長製”,成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生動注腳;川渝兩(liang) 地加強跨界河流協同治理,村級河長展開今年首次聯合巡河,共同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從(cong) 奔騰萬(wan) 裏的長江黃河,到造福兩(liang) 岸的家鄉(xiang) 河湖,再到歡騰山澗的無名溪流,120多萬(wan) 名河湖長上崗守水、攜手治水,合力守護“水清河暢、魚翔淺底”的美麗(li) 圖景。

  全麵推行河湖長製,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解決(jue) 我國複雜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從(cong) 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隨著河湖長製的全麵建立,各級河湖長隊伍不斷壯大,從(cong) “總指揮”到“最前哨”,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河湖長一級抓一級,層層促攻堅,治理資源不斷聚集、治理手段更加多元、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湖長製帶來河湖長治,江河湖泊麵貌發生曆史性變化,2022年國家地表水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為(wei) 87.9%,同比上升3.0個(ge) 百分點。實踐充分證明,全麵推行河湖長製完全符合我國國情水情,是河湖保護治理領域根本性、開創性的重大舉(ju) 措。

  作為(wei) 一項重大製度創新,河湖長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成熟。近年來,統籌協調、監督檢查、考核問責等製度體(ti) 係日益完善,河湖長聯席會(hui) 議機製、河湖長製辦公室等凝聚起各方力量,“河小青”“巾幗河長”“企業(ye) 河長”等誌願服務品牌廣泛吸納社會(hui) 力量,形成黨(dang) 政主導、水利牽頭、部門聯動、社會(hui) 共治的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麵。但也應看到,河湖保護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容易治的已取得重要進展,剩下的還有不少矛盾尖銳的“龍須溝”。各地應重拳出擊、馳而不息,加大力度、延伸廣度,讓河湖長製實現“有能有效”,不斷滿足廣大群眾(zhong) 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更好完善河湖長製、發揮其治理效能,需要在統籌協調上下功夫。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亂(luan) 占亂(luan) 采、亂(luan) 堆亂(luan) 建、非法采砂、過度取水等問題困擾河湖健康。一體(ti) 推進治水、治岸、治山、治汙,需要區域聯動、部門協同、社會(hui) 共治。從(cong) “分段管”到“全域管”,從(cong) “一家管”到“合力管”,必須完善組織體(ti) 係、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執法監督,讓河湖不僅(jin) 有人管更能管得好。一些地區探索“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等機製,加強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公益訴訟銜接,提高違法成本、加大懲戒力度。繼續以“河湖長+”為(wei) 牽引,健全完善會(hui) 商研判、資源共享、執法聯動等長效工作機製,才能不斷提高治理能力。

  同時,還需要強化數字賦能,為(wei) 河湖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撐。一些地方開發河湖長手機平台,實現了軌跡追蹤、在線上報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當前智慧水利建設不斷推進,各地應搶抓機遇,加強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yu) 河湖長製的深度融合,實現從(cong) 人海戰術到數據跑路、從(cong) 拚體(ti) 力到拚算力的轉變,不斷提升河湖治理保護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chan) 之要。讓每一條河流、每一個(ge) 湖泊都有人守護,並以製度的形式將其固定下來,不僅(jin) 體(ti) 現出製度創新的突出成果,更彰顯著對大自然、對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久久為(wei) 功、真抓實幹,繼續完善河湖長製,將為(wei) 建成幸福河湖打下堅實基礎,繪就人水和諧的斑斕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5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