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光明論壇】
作者:臧峰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站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強調“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提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這是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綱領性文獻,是我們(men) 深刻把握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綿延五千年的獨特價(jia) 值體(ti) 係,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內(nei) 在機理,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首先,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是由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的,具體(ti) 體(ti) 現為(wei) 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yu) 和平性。作為(wei) 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曆史連續性,這是我們(men) 理解古代中國、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的要徑。中華民族具有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具有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正是中華文明的創新性使然。中華文明強調國家統一,這種統一性使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形成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取向體(ti) 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正是這種包容性使各宗教信仰多元和諧並存,使開放的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中華文明的和平性是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凝結的,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史,是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前提。這就要搜集整理中華文明曆經滄桑流傳(chuan) 下來的寶貴的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經典文獻中的思想精髓,將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寓於(yu) 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繼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充分彰顯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貫通曆史、現在和未來,以中華文明的主體(ti) 性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以曆史主動精神彰顯中華民族在走向複興(xing) 進程中的文化自我。
其次,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我們(men)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由之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一個(ge) 走過百餘(yu) 年曆程的曆史事實,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yi) 的每一表現都帶有中國的特性,都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形式。“結合”具有深刻的內(nei) 在機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人性觀、唯物論、辯證法與(yu) 馬克思主義(yi) 有頗多內(nei) 在契合之處,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百年傳(chuan) 播賦予“知行合一”“天下為(wei) 公”等理念以時代新義(yi)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使馬克思主義(yi) 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現代精神,由此形成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明確的任務和文化特質,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及其實踐轉化彰顯現代力量。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正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使我們(men) 具有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實際作用於(yu) 我們(men) 的道路、理論和製度,在麵向未來的道路上實現理論和製度創新,映現了文化主體(ti) 性。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所鞏固的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深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和中華文明發展規律,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高度自覺。
再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文化日益成為(wei) 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與(yu) 綜合國力競爭(zheng) 的要素,文化自信越來越成為(wei) 一個(ge) 民族承載自身精神力量的思想標識。我們(men) 黨(dang) 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以曆史主動精神彰顯中華民族在走向複興(xing) 進程中的文化自我。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彰顯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凸顯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呈現了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深刻理解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的曆史經驗,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探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係,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內(nei) 在結構,從(cong) 內(nei) 在規律層麵探究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實踐邏輯。我們(men) 要堅持學以致用,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展現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在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創造中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秉持體(ti) 現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化定力,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06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