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年學子創新創業成果亮相天開園
6月6日,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6號樓一樓大廳熱鬧非凡,由第十七屆“挑戰杯”天津市競賽組委會(hui) 主辦、天開園管委會(hui) 和天津工業(ye) 大學承辦的第十七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成果展暨創新創業(ye) 訓練營在這裏舉(ju) 行,以搭建政企校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平台,持續做好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服務、扶持、培育工作,展示優(you) 秀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成果、提升創新創業(ye) 作品質量,推動企業(ye) 對接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落地,一場青春與(yu) 科技交融、創新與(yu) 發展碰撞的盛會(hui) 由此開啟。
今年,組委會(hui) 首次在全國比賽報名前組織創新創業(ye) 訓練營,邀請具有全國競賽評審經驗的相關(guan) 專(zhuan) 家進行輔導打磨,根據訓練營實際表現和提升情況差額確定最終推薦參加全國競賽的作品,以更加科學的方式選拔優(you) 秀項目。進入訓練營的53支團隊在打磨過程中團結配合、精準輸出,向評審專(zhuan) 家們(men) 展現天津學子良好的精神風貌、多元化的視野、出色的創造力與(yu) 高漲的創新激情。
訓練營舉(ju) 辦期間,本屆“挑戰杯”競賽成果展也有諸多優(you) 秀項目成為(wei) 焦點,吸引了眾(zhong) 多參展者駐足參觀體(ti) 驗和洽談合作。
天津工業(ye) 大學電子與(yu) 信息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生謝誌明帶領團隊參展的“雲(yun) 智農(nong) ──基於(yu) 作物表征檢測的溫室環境動態管控係統”項目前有不少參展者谘詢洽談。該項目通過監測設備采集植株高度信息和葉片信息,再經算法對信息進行分析,實現對作物株高、莖粗等表征參數的自動測量及病害判斷。“近兩(liang) 年我們(men) 圍繞植物照明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和市場推廣工作,在山東(dong) 、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陸續建設了20多個(ge) 補光示範溫室,成效顯著,草莓、葡萄開花結果數量相對未補光的溫室明顯增多,平均增產(chan) 50%以上;今年在我市4個(ge) 農(nong) 業(ye) 基地建設了番茄、辣椒等補光示範溫室,植物健康特征顯著提高,相比未補光的溫室,增產(chan) 在20%以上。”謝誌明說。
畢業(ye) 於(yu)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現為(wei) 該校計算機學院2021級研究生的孫悅帶領團隊參展的“視·語同心──國產(chan) 生態智能手語分詞係統開創者”項目吸引了許多參展者前來體(ti) 驗。隻見她在攝像頭前打出手語,麵前的顯示屏上“天津理工大學歡迎你”幾個(ge) 字立刻顯示出來……“通俗來說,就是我們(men) 給計算機編了一套‘手語教材’。”如今,她和夥(huo) 伴們(men) 構建起的手語識別算法框架模型已基本能實現複雜場景下的手語實時翻譯,目前與(yu) 市急救中心、部分高新企業(ye) 已初步開展合作。
此外,來自天津大學的“海澹科技──全自動化浮遊生物監測領航者”項目已公司化運作且實現了700多萬(wan) 元的意向訂單,來自南開大學的“氯之家──國內(nei) 首創二氧化氯兩(liang) 步緩釋消毒係列產(chan) 品”已首批入駐天開園,此次僅(jin) 有的臨(lin) 床醫學類的參賽項目──由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與(yu) 企業(ye) 聯合研發的國內(nei) 先進口腔局麻實驗教學設備已在天醫等國內(nei) 部分醫學院用於(yu) 臨(lin) 床前教學,成果展示等環節,為(wei) 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ye) 、高校和企業(ye) 深度合作搭建了平台。
據了解,本屆“挑戰杯”競賽曆時3個(ge) 月,有數萬(wan) 名師生參與(yu) 、3000餘(yu) 件作品參賽,經層層選拔推薦、資格審核,共有40所高校的825個(ge) 項目入圍市級複賽,作品類型涵蓋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hui) 科學類社會(hui) 調查報告、科技發明製作,覆蓋了各學科專(zhuan) 業(ye) 的作品,參賽高校、作品、參與(yu) 師生數量均再創新高。(記者 薑凝 韓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