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用好紅色資源 開好“大思政課”(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6-08 16:5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時,我國還沒有大型電子計算機。‘兩(liang) 彈一星’的科研工作者,就是用我們(men) 麵前這件同款計算機進行運算,草稿紙從(cong) 地麵堆到房頂,裝滿了好幾個(ge) 倉(cang) 庫。”不久前,中共一大紀念館帶著館藏珍貴文物藏品——飛魚牌機械式計算機來到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浦東(dong) 新世界實驗小學,開展百件文物藏品進課堂活動。生動的講解,鮮活的細節,精彩的故事,為(wei) 學生們(men) 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麵的“大思政課”。

  一座革命紀念館就是一個(ge) 紅色基因庫,一件紅色文物就是一本曆史教科書(shu) 。前不久,國家文物局、教育部決(jue) 定聯合開展以革命文物為(wei) 主題的“大思政課”優(you) 質資源建設推廣工作,旨在推廣一批能夠反映革命文物資源與(yu) “大思政課”建設深度融合的優(you) 秀成果。這一工作的開展,有利於(yu) 進一步發揮革命文物的社會(hui) 教育功能,推動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與(yu) 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融合發展,切實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

  “大思政課”耕耘的是思想的田野,回答的是時代的課題,事關(guan)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men) 要善用之”。革命文物承載黨(dang) 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曆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在“大思政課”中用好用活這一“生動教材”,有助於(yu) 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誌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立誌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用好革命文物這一“生動教材”,需要用“小切口”詮釋大道理,增強“大思政課”的感染力。井岡(gang) 山上,八角樓的燈光照亮了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湖南沙洲村,“半條被子”講述了長征路上的魚水情深;黃土高原上,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men) 黨(dang) 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一件件文物背後,是具體(ti) 生動的紅色故事。發揮“大思政課”培根鑄魂的作用,應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和思想內(nei) 涵,推出一批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小故事,作為(wei) 思政課教學案例;也可在小故事的基礎上,推出主題巡展、微黨(dang) 課、情景劇、音樂(le) 劇、主題讀物等。如此,方能講好講活“大思政課”,切實發揮革命文物故事的育人作用。

  同時,也需要匯聚合力,提升“大思政課”的實效性。橫向看,“大思政課”是一門社會(hui) 大課,光靠學校還不夠,需要社會(hui) 各方參與(yu) 。比如,不妨支持學校與(yu) 革命場館共建實踐育人共同體(ti) ,鼓勵師生走進革命場館開展現場教學、主題活動、誌願服務,推動思政課教師赴革命場館培訓研習(xi) 、聯合科研。縱向看,不同學齡段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認知存在差異,要增強育人實效,就必須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因此,不妨強化分眾(zhong) 化教育,結合革命文物設計不同的思政課教學內(nei) 容和方式,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

  此外,還需要運用新技術提高參與(yu) 度,強化“大思政課”的吸引力。課堂上,學生們(men) 佩戴VR眼鏡,“雲(yun) 參觀”紅色場館,身臨(lin) 其境重溫紅色歲月;課堂外,數字技術讓文物展陳更加立體(ti) ,讓互動更加有趣,激發學生參與(yu) 熱情。這也啟示我們(men) ,堅持守正創新,運用好新技術,讓有意義(yi) 的“大思政課”更有意思,達到耳濡目染、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用好紅色資源,開好“大思政課”,在青少年心中廣撒深播“紅色種子”,必能更好引導他們(men) 明確前行方向,收獲精神成長,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8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