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拍逐夢 賽場閃光(追夢路上)
手握黑柄球拍,拋球、揮拍、擊球……一連串流暢的發球動作下,黃色的網球在空中飛旋,劃出一條優(you) 美的弧線。在河北省廊坊市體(ti) 育局旁的一處網球訓練場上,一個(ge) 皮膚黝黑的少年和他的隊友,正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雙打練習(xi) 。
少年名叫王發,今年15歲,是廊坊野象網球俱樂(le) 部的一員。去年夏天,在廣州的一場青少年網球賽上,王發背著一個(ge) 竹編背簍亮相賽場,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親(qin) 切地將他稱為(wei) “背簍少年”。在那場比賽中,王發最終拿到14歲以下組男單冠軍(jun) 。
王發的背簍來自家鄉(xiang) ,那是雲(yun) 南臨(lin) 滄一個(ge) 名叫芒回的村子。6年前,他跟隨野象網球俱樂(le) 部負責人張曉洪走出大山,踏上了揮拍追夢的網球之路。
“拿起球拍的時候,我覺得很興(xing) 奮。”第一次接觸網球的場景,王發仍記得很清楚。2016年下半年,他和其他9個(ge) 孩子跟隨張曉洪進行訓練。“我每天練習(xi) 拋球,大筐能裝300多個(ge) 球,小筐能裝200多個(ge) 球,一天要練五六筐以上。”王發說。
因為(wei) 練球太累,王發打過退堂鼓:2017年初,在前往昆明訓練前的那個(ge) 假期,王發回家後沒有如期歸隊。“最後是張教練自己開車把我接回去的。”王發說,在那之後,每天晚上,教練都會(hui) 花一個(ge) 小時為(wei) 小隊員們(men) 講有關(guan) 網球運動員、網球運動史的“睡前故事”,激發他們(men) 對網球的興(xing) 趣。
漸漸地,“成為(wei) 像網球名將費德勒那樣的運動員”,成了王發的夢想。
天還沒亮就出早操,太陽下山才下訓練場。發球、拋球、擊球……平均一天揮拍7000多次,王發咬牙堅持。“打牆訓練最累的時候,牆比我們(men) 還‘累’,掉皮破洞都是常事。”王發打趣道。
2020年“耐克杯”青少年網球巡回係列賽成都站,王發收獲了人生中第一個(ge) 全國冠軍(jun) 。刻苦訓練的汗水終於(yu) 換來賽場上的閃光時刻,王發激動不已。學習(xi) 理論知識、加強體(ti) 能訓練、增強實戰能力……自那以後,王發訓練得更刻苦了。
穿破近60雙鞋,揮拍達900多萬(wan) 次,走過10餘(yu) 個(ge) 省份。“網球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看到了一個(ge) 更廣闊的世界。”王發說。去年9月底,經過測試選拔後,王發年僅(jin) 7歲的弟弟王藝也成了廊坊野象網球俱樂(le) 部的一員。“要像哥哥一樣在賽場上拿冠軍(jun) ”,成了小王藝的目標。
“下一屆全運會(hui) 上,爭(zheng) 取拿個(ge) 好名次。”王發的日記本上,記錄著他追逐夢想、訓練備戰的每一天。“未來,希望可以帶著弟弟一起打職業(ye) 賽,背著背簍走進國際賽場,為(wei) 祖國爭(zheng) 光。”王發說,期盼有越來越多的“背簍少年”像他一樣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4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