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文旅融合創新驅動 讓明文化“火”起來

發布時間:2023-07-10 10:29: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董兆瑞)7月8日至9日,2023明文化論壇在北京昌平舉(ju) 辦。其中,5場主題論壇分別圍繞文化遺產(chan) 、文旅融合、數字文博、服飾美學、永樂(le) 大典等內(nei) 容展開,從(cong) 不同視角探討明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遊客通過VR設備線上遊覽十三陵景區。鄧偉(wei) 攝

  昌平區作為(wei) 北京“三條文化帶”唯一交匯的區,是北京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融合、文化創意等話題成為(wei) 嘉賓們(men) 熱議的焦點。而在會(hui) 場之外,新奇有趣的互動體(ti) 驗也讓明文化“火”了起來。融合了數字技術的明文化互動展,讓遊客一秒“穿越”,可以與(yu) 錦衣衛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在文創體(ti) 驗區,遊客還可以親(qin) 手挖“寶”,感受發掘修複“文物”的奇妙體(ti) 驗。

  “你好,錦衣衛。明代名人有哪些?”走進數字互動展廳,小朋友們(men) 正在爭(zheng) 先提問,與(yu) 小朋友們(men) 對話的是一位虛擬講解員“錦衣衛”。隻需對準話筒說出“你好錦衣衛”,便可以把他喚醒,遊客在一問一答中便可深入了解明代的曆史文化。

  不僅(jin) 可以穿越時空與(yu) 錦衣衛對話,在這裏還能成為(wei) 一名錦衣衛。一旁的“穿越曆史——我是錦衣衛”互動體(ti) 驗,通過AI換臉技術,隻需簡單掃碼傳(chuan) 照片,就可以為(wei) 遊客生成一段專(zhuan) 屬的視頻,親(qin) 身體(ti) 驗明朝的璀璨文化。不僅(jin) 如此,遊客還可以利用VR技術線上遊覽十三陵景區,在數字世界,“沉睡”的文物從(cong) 珍寶庫中走出來,近在咫尺。

  在文創體(ti) 驗區,記者看到,不少遊客都在小心翼翼地蓋章。用標尺對齊,一個(ge) 個(ge) 印章疊印在一起,最終呈現在本子上的是十三陵出土的“十二龍九鳳冠”的形象。有遊客向記者表示,這種集章的形狀很受年輕人的喜歡,能夠親(qin) 手還原如此精美的“國寶”,這章印在了他們(men) 的“心頭”上。

  此外,小朋友們(men) 還現場當起了“文物修複師”,戴上手套,用洛陽鏟開挖土塊,取出埋在土裏的瓷器碎片,對碎片進行清理拚貼,再用刮刀將石膏糊塗抹在文物碎片縫隙和碎片缺失處,最後再金繕描金便大功告成。“這樣一步步下來,不僅(jin) 培養(yang) 了孩子的耐心和動手能力,也讓他體(ti) 驗到修複文物工作的不易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一位家長說。

  除此之外,活動現場的文物盲盒、文創咖啡等也都受到了遊客的青睞。記者了解到,今年,昌平區推出了貫穿全年的10項係列活動,包括禮樂(le) 展演、明製服飾秀、儀(yi) 式複原等內(nei) 容,通過這些創新的文旅形式,讓社會(hui) 大眾(zhong) 更多地接觸明文化、了解明文化、享受明文化、傳(chuan) 播明文化。

  “通過將旅遊和文化結合起來,我們(men) 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hui) ,讓人們(men) 能夠親(qin) 身體(ti) 驗,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文旅融合主題論壇上,中國鄭和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孫誌國表示,隨著社會(hui) 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中華文化麵臨(lin) 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將中華文化傳(chuan) 承好、發揚好,使其在當代社會(hui) 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文旅融合便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