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為高質量發展蓄動力(科技視點)
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擁有全國近1/3的有效專(zhuan) 利和1/4的有效商標。
知識產(chan) 權如何激發長三角地區創新創造活力?在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優(you) 化營商環境、服務經營主體(ti) 等方麵,長三角地區又開展了哪些實踐探索?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累計培育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示範企業(ye) 1800餘(yu) 家,帶動區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整體(ti) 提升
“從(cong) 零開始”建設和運營地基增強係統,北鬥地基增強站超過3700個(ge) ;自主研發“潛龍”時空服務器、大規模時空服務平台等,突破多個(ge) 關(guan) 鍵算法……成立8年,上海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累計申請相關(guan) 專(zhuan) 利664項,其中發明專(zhuan) 利占比超過95%。
位於(yu) 安徽合肥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涵蓋專(zhuan) 利、商標、版權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不僅(jin) 將知識產(chan) 權管理納入技術研發和產(chan) 品開發的全生命周期,還將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新技術應用到技術檢索、專(zhuan) 利文本撰寫(xie) 中,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2022年5月5日,《工業(ye) 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ce) 海牙協定》在我國生效。當天,追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迅速提交了10件外觀設計專(zhuan) 利國際申請,數量位居江蘇省第一、全國第三。靠知識產(chan) 權保駕護航,這家企業(ye) 的掃地機等智能清潔產(chan) 品銷往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在長三角地區,知識產(chan) 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各要素暢通流轉,助力描繪充滿活力的高質量發展圖景。目前,長三角地區累計培育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示範企業(ye) 1800餘(yu) 家,帶動區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整體(ti) 提升;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建設7個(ge) 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運營中心及24家國家級專(zhuan) 利導航服務基地,助力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2022年,專(zhuan) 利質押融資金額達1862.6億(yi) 元,同比增長72.6%,接近全國的一半;29家國家級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在這裏布局,知識產(chan) 權糾紛調解組織達400餘(yu) 家。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支持上海建設高水平改革開放知識產(chan) 權強市,支持江蘇建設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知識產(chan) 權強省,支持浙江建設數字化改革引領知識產(chan) 權強省,支持安徽建設創新型知識產(chan) 權強省,支持上海浦東(dong) 新區、南京、合肥、寧波等10個(ge) 城市(城區)開展知識產(chan) 權強市建設。不斷完善的知識產(chan) 權政策體(ti) 係,有力促進了長三角地區知識產(chan) 權發展共商、布局共進、保護共治、服務共享和環境共建。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從(cong) 完善機製、暢通流轉、促進發展、強化保護、優(you) 化服務、改革創新等方麵,推動知識產(chan) 權助力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也建立了較為(wei) 完善的合作機製,在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優(you) 化營商環境、服務經營主體(ti) 等方麵開展了大量實踐探索。”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梁心新說。
知識產(chan) 權新製度、新模式在長三角地區“先行先試”,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4月,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批準首批10家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啟動建設,長三角地區占據6席。近年來,一係列知識產(chan) 權新製度、新模式在長三角地區“先行先試”,取得了良好成效。
完善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的市場化機製,是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有序流動的關(guan) 鍵。2021年6月,新修訂的專(zhuan) 利法實施,新增了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專(zhuan) 利權人在向專(zhuan) 利行政部門提出開放許可聲明、明確許可使用費後,在專(zhuan) 利開放許可期內(nei) ,任何人可以按照該專(zhuan) 利開放許可的條件實施專(zhuan) 利技術成果。
2022年5月,上海率先在全國開展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試點。“專(zhuan) 利開放許可為(wei) 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業(ye) 搭建了成果轉移轉化的‘鵲橋’。”據上海市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芮文彪介紹,目前上海已推動50家企事業(ye) 單位發布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聲明240件,其中免費許可聲明85件;引入清華大學等外省市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聲明610件,促成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交易45項;中低價(jia) 交易、高頻次流轉的“專(zhuan) 利超市”在7個(ge) 區建立,上海交通大學和一家企業(ye) 達成千萬(wan) 元級的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交易。
這些新的轉化運用模式很快在長三角地區“落地生根”。安徽知識產(chan) 權部門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將具有市場前景和技術創新性的專(zhuan) 利實施開放許可;浙江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建立了專(zhuan) 利開放許可糾紛快速處理通道,提供維權援助、糾紛調解等公益服務。
專(zhuan) 利開放許可是長三角地區開展係列知識產(chan) 權製度創新的縮影。據安徽省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程胤介紹,今年4月,合肥市發行了長三角地區首個(ge) “專(zhuan) 精特新”知識產(chan) 權證券化產(chan) 品,規模達1.235億(yi) 元。浙江省率先承擔起數據知識產(chan) 權製度改革試點工作。“聚焦解決(jue) 數據權屬不清晰、創新利用不充分、權益保護舉(ju) 證難等問題,浙江上線全國首個(ge) 數據知識產(chan) 權公共存證平台,發放全國首張數據知識產(chan) 權存證證書(shu) ,落地全國首單數據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出台全國首個(ge) 開源社區數據知識產(chan) 權保護規則和首個(ge) 數據知識產(chan) 權質押標準。全國首個(ge) 數據知識產(chan) 權國家標準化試點項目在浙江落地。”浙江省知識產(chan) 權局副局長顧文海告訴記者。
為(wei) 增強區域“黏合度”、提升跨區域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一體(ti) 化水平,南京市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揚州、淮安、蕪湖等10個(ge) 城市(城區)知識產(chan) 權部門成立了南京都市圈知識產(chan) 權保護聯盟。據江蘇省知識產(chan) 權局副局長趙旗介紹,聯盟積極探索新型城市聯合保護共治新模式,目前已建立知識產(chan) 權“雙軌製”保護模式,協力推進行政與(yu) 司法協同保護;成立知識產(chan) 權糾紛調解中心,探索跨地區知識產(chan) 權“聯調”新模式;在聯盟內(nei) 建立侵權案件公報機製,確保知識產(chan) 權保護協作機製紮實落地、長效運行。
知識產(chan) 權為(wei) “引進來”“走出去”保駕護航,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e) 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yu) 德國的外資企業(ye) ,擁有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專(zhuan) 利。“我們(men) 感受到中國政府對保護知識產(chan) 權、切實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秩序的高度重視。”該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近年來,國外企業(ye) 在華知識產(chan) 權數量穩步增長,知識產(chan) 權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作用持續顯現。在長三角地區,上海已連續3年組織開展外資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專(zhuan) 項行動,累計辦理涉外專(zhuan) 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jue) 案件60餘(yu) 件;上海會(hui) 同江蘇、浙江、安徽知識產(chan) 權部門定期舉(ju) 辦外資企業(ye) 對話交流會(hui) ,了解外資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需求,通報知識產(chan) 權法規政策和服務舉(ju) 措。
知識產(chan) 權不僅(jin) 是外資企業(ye) “引進來”的有力保障,也為(wei) 國內(nei) 企業(ye) “走出去”保駕護航。橫店集團東(dong) 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men) 在高性能永磁鐵氧體(ti) 材料領域,開展了針對國外廠商在歐洲和中國的專(zhuan) 利無效訴訟,為(wei) 企業(ye) 發展打破了專(zhuan) 利壁壘。”公司副總經理助理包大新說。
“為(wei) 積極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率先在蘇州高新區、南京市江寧區等知識產(chan) 權服務業(ye) 集聚發展區,開展外國專(zhuan) 利代理機構在華設立常駐代表機構試點等工作,助力打造知識產(chan) 權國際服務高地。”梁心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