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見雛形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於(yu) 2017年批複以來,在央地協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大力推動下,經過6年努力,懷柔科學城已從(cong) 建設為(wei) 主全麵進入建設與(yu) 運行並重的新階段,呈現出全麵推進、加速突破的良好態勢。
7月10日,北京十六區“一把手”談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懷柔區專(zhuan) 場召開,北京市懷柔區委常委、副區長丁明達介紹了懷柔科學城近期建設發展取得的成績。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速形成
丁明達介紹,懷柔科學城的戰略定位是建成與(yu) 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肩負著建設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使命,是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載體(ti) ,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主要聚焦原始創新、基礎研究,開展“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
目前,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速形成,丁明達說,“十三五”布局的29個(ge) 科學設施平台2022年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今年將實現三分之一正式運行、三分之一試運行、三分之一進入科研狀態,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提升戰略科技力量體(ti) 係協同創新能力。已投入運行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係統數值模擬裝置及5個(ge) 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共吸引劍橋大學、北京大學、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百度等國內(nei) 外高校院所和企業(ye) 用戶380餘(yu) 個(ge) ,涉及課題870餘(yu) 項,累計獲批機時58萬(wan) 小時、3億(yi) 核小時(算力)。
“同時,我們(men) 加快推進‘十四五’新布局的科學設施建設,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和4個(ge) 設施平台今年將全部開工。”丁明達表示。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逐步形成
全國重點實驗室方麵,丁明達介紹,央企、科研院所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後,在懷柔全國重點實驗室將達到6家。國家科研機構方麵,中科院共有19家科研院所在懷柔落地,入駐科研人員約3400人,其中三分之二居住在懷柔。
新型研發機構方麵,全市8家新型研發機構有3家落地懷柔。今年5月,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已整體(ti) 入駐懷柔。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方麵,國科大已將注冊(ce) 地遷址懷柔,在懷柔師生達到1.5萬(wan) 人。
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方麵,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輕量化院、基礎院將整建製入駐,已落地先進成形技術與(yu) 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台;有研集團與(yu) 懷柔區共建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已入駐36家儀(yi) 器和傳(chuan) 感器企業(ye) ,擁有9個(ge) 國家級工程中心和實驗室。
科技創新生態體(ti) 係初步形成
丁明達說,目前在懷柔的科研人員達到1.8萬(wan) 人,其中兩(liang) 院院士71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人,集聚各領域的外籍人才600餘(yu) 人,真正做到了“聚人氣、聚科研氣”。
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方麵,懷柔科學城依托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等國際組織,成功舉(ju) 辦四屆科學中心國際研討會(hui) 。一批國際高端學術活動永久落戶,其中中國幹細胞與(yu) 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台大會(hui) 連續在懷柔舉(ju) 辦三屆,製定並發布了首個(ge) 幹細胞國際標準;北京大學“懷柔論壇”連續舉(ju) 辦兩(liang) 屆,推動形成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創新聯盟;納米能源與(yu) 納米係統會(hui) 議連續舉(ju) 辦六屆,集聚來自全球2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位納米能源研究領域專(zhuan) 家學者及各界人士。丁明達表示,今年還將舉(ju) 辦國際基礎科學大會(hui) 等國際學術活動43場,參與(yu) 交流人員約1.5萬(wan) 人。
引領性原創成果方麵,“我們(men) 堅持把科學城建設過程作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累計產(chan) 出重要科研成果102項,”丁明達介紹,其中“新型複合折射透鏡”等35項“卡脖子”技術取得突破;“新一代數據確權與(yu) 交易技術”“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等26項原始創新成果引領世界技術潮流;“高品質因數超導腔”等14項科研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跨入世界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