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蘇優良天數接近四分之三 全省PM2.5濃度同比下降3.0%
7月26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聽取省政府有關(guan) 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全省PM2.5濃度和優(you) 良天數比率一降一升,優(you) 良天數已接近75%,太湖治理也取得了新進展。
今年3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guan) 於(yu) 2022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根據審議意見,省政府進行了認真辦理,並向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提交反饋報告。報告稱,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濃度3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優(you) 良天數比率74.8%,同比提升2.5個(ge) 百分點。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Ⅲ比例91.9%,同比持平,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
圍繞重點領域展開的汙染防治攻堅取得新進展。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省委、省政府製定出台《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力爭(zheng) 到2025年太湖湖體(ti) 水質實現“穩Ⅳ爭(zheng) Ⅲ”,到2030年達到Ⅲ類。今年以來,我省全麵加強工業(ye) 企業(ye) 雨水排放監管,治理涉磷企業(ye) 1.55萬(wan) 家,紮實推進洮滆片區治理和排汙口整治,全力壓降入湖汙染物總量。上半年,太湖湖體(ti) 水質為(wei) Ⅳ類,總磷濃度同比持平,總氮濃度同比下降18.7%。藍藻水華發生次數同比減少32次,平均麵積、最大麵積分別減少94.0%、99.1%。
圍繞打好藍天保衛戰,努力實現2025年全省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我省正聚焦PM2.5和臭氧協同控製,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減排,持續推進鋼鐵水泥企業(ye) 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煤電機組全負荷脫硝,生物質電廠、鍋爐提標改造,以及玻璃、煤化工等重點行業(ye) 深度治理;同時,以化工園區、原油成品油碼頭、油船為(wei) 重點,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推動船舶修造、家具製造等行業(ye) 企業(ye) 實施清潔原料替代。我省還開展了噪聲、異味汙染治理專(zhuan) 項行動,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
圍繞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我省嚴(yan) 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開展係列專(zhuan) 項執法行動,查辦案件1175起,移送司法40起。學習(xi) 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我省大力推進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整治,整治率提升至73%。農(nong) 田排灌係統和水產(chan) 養(yang) 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實施以來,已改造池塘超20萬(wan) 畝(mu) 。目前,揚州市違規占用岸線建設揚子江公園、錦程新能源問題已完成整改,鎮江市19個(ge) 違規占用岸線項目已拆除17個(ge) ,剩餘(yu) 2個(ge) 年內(nei) 完成搬遷。
圍繞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進一步加強土壤汙染源頭防控,我省正開展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持續推進7個(ge) 國家土壤汙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力爭(zheng) 年內(nei) 完成主體(ti) 工程建設。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上,35個(ge) 地塊已被移出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複名錄;關(guan) 閉搬遷企業(ye) 地塊,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得到進一步加強,1757個(ge) 高風險遺留地塊已落實管控措施。
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ti) 係正加快完善。目前,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納入今年正式立法項目,正在進行審查修改。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被列入明年正式立法項目。省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條例、省噪聲汙染防治條例等正按照立法計劃有序推進。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2023—2025年)製定規劃正在編製, PM2.5與(yu) 臭氧協同控製、農(nong) 村麵源汙染防治等標準正加快研究,為(wei)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基礎支撐。(陳月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