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95後小夥用手工藝助力亞運
如果家裏的紙用不完,大家會(hui) 拿來做什麽(me) 呢?折一個(ge) 紙飛機、小船、小青蛙、小蝴蝶,還是剪紙、刻紙、做花燈、紙紮花?金華的95後小夥(huo) 邵路傑選擇了盤紙,並將其作為(wei) 事業(ye) 樂(le) 此不疲。最近,他做的盤紙版杭州亞(ya) 運會(hui) “三小隻”成了市民愛不釋手的文創產(chan) 品。
什麽(me) 是盤紙?
盤紙的曆史在中國非常悠久,盛行於(yu) 江浙一帶,是常見的民間裝飾和節慶用品,以紙的自身顏色搭配及紙張獨特的肌理效果為(wei) 基礎元素,將其裁剪成各種形狀,然後運用牙簽、小棒等手工藝刀具,經過細致地卷、粘、捏、壓、折、搓、盤、剪、拚等手法,來組合製作成一件件工藝品。
“我是從(cong) 老一輩手上學習(xi) 的,現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盤紙這門手藝了。”邵路傑說,他的曾祖父曾從(cong) 事這一行業(ye) ,可惜由於(yu) 種種原因,手藝沒能得到完善傳(chuan) 承。如今,在他的努力下,盤紙技藝正在繼承中創新變化,漸漸為(wei) 人所知。
盤紙版“三小隻”深受喜愛
在工作室見到邵路傑時,這個(ge) 外表文靜清秀的小夥(huo) ,正左手引導彩紙,右手捏著小鑷子輔助,卷卷撚撚,細致而專(zhuan) 注地忙碌著。隻見他一雙巧手如同魔術師,半個(ge) 小時就完成了一個(ge) 栩栩如生的“宸宸”。“這是我們(men) 工作室去年推出的亞(ya) 運創意作品,現在很受大眾(zhong) 喜愛。”邵路傑說。
邵路傑大學讀的是工科專(zhuan) 業(ye) ,與(yu) 盤紙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但因為(wei) 自小喜愛繪畫和手工,自從(cong) 2016年從(cong) 姑姑那裏學到盤紙這門技藝後,他迅速被其魅力俘獲,一心撲在鑽研技藝上。從(cong) 最初模仿長輩的花卉作品,到如今將繪畫和盤紙技藝結合,他創作出一批具有現代、國潮元素的作品,讓非遺文化、傳(chuan) 統技藝走進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
其中,近期頗受歡迎的莫過於(yu) 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的吉祥物“三小隻”作品“琮琮”“宸宸”“蓮蓮”。邵路傑表示,能夠受到認可、用手工為(wei) 亞(ya) 運助力,實屬意外之喜。
“以往,製作盤紙最難的是把二維的圖案變成三維的形象,但對於(yu) ‘三小隻’,則難在從(cong) 三維簡化為(wei) 二維。”邵路傑說,這個(ge) 創意作品他花費了3個(ge) 多月時間才最終定稿,在紙條深淺變化、腿部魚鱗紋理如何體(ti) 現等多處細節處理上思考良多。“我們(men) 從(cong) 原版的A4紙大小,將‘三小隻’縮小簡化到如今的15cm×20cm尺寸大小,大幅降低了製作難度,也更有利於(yu) 製作傳(chuan) 播。”
“三小隻”的作品麵市後很快受到大眾(zhong) 的喜愛,銷量很不錯。2023年的第17屆中國義(yi) 烏(wu) 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交易博覽會(hui) 上,主辦方特意為(wei) 他留出了一個(ge) 專(zhuan) 屬展位作展示。
7月,他還圍繞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製作了100多件作品,將其拚成一幅巨大的展板,受邀在杭州展出。
盤紙文創放光彩
一根根紙條塑造出人、物乃至場景,融入了愛,有了生命活力。“除了亞(ya) 運主題的盤紙,我還結合現代工藝及金華元素做了不少文創伴手禮。”邵路傑說,他的盤紙創意作品一直在傳(chuan) 承中變化,從(cong) 最早期的古老花卉,到中期的現代花籃、花束,再到如今的萬(wan) 佛塔、八詠樓、智者寺等地標性建築盤紙文創作品,結合現代審美,緊跟時代潮流。
“盤紙技藝是獨特而多元的。”邵路傑說,這些年,隨著他送盤紙課堂進學校、進展會(hui) ,把盤紙技藝發布到眾(zhong) 多線上平台,越來越多人關(guan) 注、喜歡上了這門技藝。他的盤紙作品也被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新加坡等海外市場。“前段時間,香港有個(ge) 朋友來聯係我,表示很喜歡盤紙的文創產(chan) 品,想要在當地開一家專(zhuan) 售盤紙作品的店。”
“盤紙雖小,卻承載著推介區域特色文化、人文曆史的重要功能,現在越來越多人願意為(wei) 優(you) 質文創產(chan) 品買(mai) 單,將文創產(chan) 品當作容器,把文化印記帶回家。”邵路傑說,他將繼續把現代工藝、金華元素與(yu) 盤紙技藝相結合,將其製作成一件件別出心裁的文創伴手禮,讓盤紙技藝在現代文創產(chan) 業(ye) 中綻放新的光彩。2023年,他還謀劃著新開一家盤紙陳列館,讓更多人有機會(hui) 品鑒這項技藝的獨特魅力,讓這技藝經久不息、代代相傳(chu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