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產業鏈的“科技範”
從(cong) 牧場到餐桌,一杯牛奶如何誕生?
走進位於(yu) 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的牛舍內(nei) ,一頭頭奶牛排隊走上轉盤式擠奶機。約10分鍾後,新鮮的牛奶流入真空管道,迅速降溫至2—4攝氏度,隨後進入奶罐進行儲(chu) 存。
“無人”是這裏的特色。牛舍內(nei) ,全自動擠奶機器人、全自動飼喂機器人、環境智控係統等一台台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曾經靠人工逐個(ge) 記錄的反芻量、運動量等數據,現在隻要給奶牛戴上智能項圈、電子耳標,在手機上便能輕鬆獲取。通過大數據分析,可根據奶牛的生理特征調控飼養(yang) 環境,為(wei) 精準管理奶牛提供參考。該模式下,牛奶產(chan) 量和奶牛繁育率都有兩(liang) 位數的提升。
這種“科技範”貫穿著奶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各個(ge) 環節。順著產(chan) 業(ye) 鏈往前看,從(cong) “育好種”,加快生物育種關(guan) 鍵技術研究;到“種好草”,加強紫花苜蓿等重要飼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科技創新對奶業(ye) 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漸凸顯。往後看,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全球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為(wei) 例,剛剛從(cong) 牧場運來的生鮮乳,隻需中控室的員工在電腦屏幕上輕輕一點,便可以自動進入檢驗、處理、混料、稱重、幹燥濃縮等生產(chan) 流程。
全自動機器人、無人車等機械設備能夠與(yu) 生產(chan) 線密切配合,正是得益於(yu) 打通全產(chan) 業(ye) 鏈條的信息化管理。近年來,伊利對牧場、工廠和物流的多個(ge) 獨立信息管理係統進行了整合。在工廠智控數字中心,依托數字孿生等技術,智慧屏幕實時更新著奶牛行為(wei) 監測、奶源運輸、作業(ye) 效率、累計產(chan) 量、工廠能耗、庫存狀態、運輸物流等各環節信息。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工作人員可及時調控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進度,進一步提質增效。
食品安全是頭等大事。把好乳製品生產(chan) 、加工、流通每一道關(guan) 口,科技也是重要助力。為(wei) 更好地管控和追溯產(chan) 品質量,伊利建立從(cong) 源頭到終端的食品安全溯源係統,消費者可掃描產(chan) 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查詢獲取產(chan) 品的質檢報告等信息。在物流端,從(cong) 產(chan) 品出庫到商超上架,全程實施數字化管控,加強對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的精準化、全時段管理,確保牛奶被快速、安全地送到消費者手中。
對質量安全的把控,體(ti) 現在每一個(ge) 細節裏。以灌裝車間為(wei) 例:包材進入設備後,先對牛奶盒內(nei) 外部徹底進行電子束殺菌;為(wei) 避免使用黏合劑,使用超聲波技術對包材中的塑料夾層進行熱熔封口;灌裝奶粉時,將噴霧幹燥後的奶粉充氮灌裝,使產(chan) 品在高海拔地區也不會(hui) 脹罐、爆罐;給牛奶盒粘貼吸管時,運用視頻捕捉技術確保精準率達100%……
作為(wei) 內(nei) 蒙古“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現已建成液奶、奶粉、智造體(ti) 驗中心、智慧牧場等項目,產(chan) 業(ye) 集聚集約綜合效益凸顯。8月5日,位於(yu) 健康穀內(nei) 的國家乳業(ye) 技術創新中心總部正式落成。目前,中心集聚10位院士、100多位高級行業(ye) 專(zhuan) 家、20多位海外專(zhuan) 家和超過5000人的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隊伍,將助力解決(jue) 我國奶業(y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問題,為(wei) 奶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8日 1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