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水閘開啟 守護一方平安
“咱們(men) 離河道遠一點。”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yu) 濱海新區中塘鎮的洋閘附近時,天津市大清河管理中心(北大港水庫管理中心)水庫管理所所長柴潤水正在勸離一些圍觀的居民。
8月10日,102歲的洋閘時隔多年重新開閘,將馬廠減河的部分來水引入北大港水庫,吸引了不少關(guan) 注的目光。柴潤水告訴記者,馬廠減河的“目的地”是獨流減河,前一階段,獨流減河由於(yu) 行洪水位較高,給馬廠減河下遊的堤防帶來一定壓力,洋閘的開啟發揮了分泄河水、控製水位的作用,降低了周邊村莊、農(nong) 田的風險。
紅磚白橋,淺藍色鋼閘門,初見洋閘,似乎難以想到它的“高齡”。據記載,這座始建於(yu) 1921年的“文物”,是天津境內(nei) 第一座新式混凝土和砌磚混合結構水閘,建設時聘請了外國人設計和督造,因此得名“洋閘”。
柴潤水從(cong) 事水務工作30多年,名字中也帶了兩(liang) 個(ge) “水”,在他的印象裏,現在的洋閘與(yu) 他在小時候看到的樣子沒有太大差別。“閘板因為(wei) 嚴(yan) 重鏽蝕更換過,橋麵也加固了,其他基本保持了原樣。”柴潤水說。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戰爭(zheng) 的洗禮,如今,水閘鋼架上的彈孔還清晰可見。
相比於(yu) “隔壁”電動的弧形閘,洋閘開啟閘孔仍需要手動操作。幾天前,柴潤水和來自水庫管理所的其他同事6人一起搖起了閘板。
“你看,水閘上設計了配重,所以起的時候不算太費力氣。”指著麵前的大型石塊,柴潤水對記者說。
同樣和“水”有緣的還有閘站管理組組長劉洪軍(jun) ,他已經在洋閘和弧形閘的點位值守了15年。“雖然洋閘很多年沒走水,但每年汛期前、汛期後都會(hui) 進行維護。5個(ge) 閘孔現在開了3個(ge) ,這幾天運行得很好。”
與(yu) 剛開閘時相比,目前通過洋閘的水流已經明顯趨緩。不過,受降雨等因素的影響,昨天的水量比前一天有所增加。
“雨情就是命令。”柴潤水又掏出手機看了看天氣預報,“越是下雨越要盯住了。”7月28日以來,他一直住在單位沒有回家,每天都要和同事在馬廠減河、獨流減河沿岸來回巡視好幾次,連日來,已排查出多處險情。
柴潤水“盯住了”的想法也是許多人的共識。在洋閘采訪期間,記者還遇到了來自濱海新區水務、公安等多個(ge) 部門的工作人員,排查堤岸險情、監測水位、勸離釣魚人員……與(yu) 這座百年老閘一樣,大家共同守護著一方平安。
記者跟隨柴潤水一行沿馬廠減河巡視,每到關(guan) 鍵位置,他們(men) 都會(hui) 下車仔細查看。“這是我們(men) 之前發現的一處管湧,已經用反濾圍井封堵好了。現在河道的水位也降下來了。”在一處點位前,柴潤水對記者說。
經過馬廠減河尾閘就是獨流減河,中塘鎮南台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春盛和村裏的誌願者正在兩(liang) 河交匯處值守,這裏也是村子的所在地。見到記者時,大家的臉上、身上都濕漉漉的。
“我們(men) 在這裏巡堤護堤10來天了,提醒大家遠離河水。這兩(liang) 天水還是比較平穩的,不過我們(men) 也提前統計了村民的相關(guan) 信息,做好充分準備,一旦有需要能及時撤離。”王春盛告訴記者,村裏約有1000多畝(mu) 地,種著玉米、高粱等農(nong) 作物,如果順利度過汛期,下個(ge) 月這些莊稼就能收獲了。(記者 馬曉冬 文並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