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實施民法典提供理論支撐(專題深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的正式施行,標誌著我國民事法律製度第一次以法典化的形式呈現為(wei) 有機統一的整體(ti) ,對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我們(men) 要不斷深化對民法典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研究闡釋,為(wei) 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製度提供更加深厚的理論支撐。
認識中國特色。民法的法典化是一國法治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世界上不少國家都製定了民法典。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單行法立法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民法典的編纂堅持立足中國國情、解決(jue) 中國問題,不論立法體(ti) 例、權利體(ti) 係還是規則設計,都不照抄照搬,而是回應時代需要、提出中國方案,具有立法思想先進、體(ti) 例編排合理、章節邏輯嚴(yan) 謹、條文銜接有序、內(nei) 容具體(ti) 詳盡等優(you) 點,體(ti) 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比如,在立法體(ti) 例上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對人格權的各項內(nei) 容作出係統性規定,體(ti) 現了我國對公民人格權的莊嚴(yan) 確認與(yu) 嚴(yan) 格保護;在具體(ti) 規則上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作出“民事主體(ti) 從(cong) 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家庭應當樹立優(you) 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等規定;立足我國實際,對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作出詳細規定,鞏固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成果;等等。
感悟實踐特色。民法典的編纂將馬克思主義(yi) 的實踐觀貫徹始終,確保每一項具體(ti) 規則都能夠經受社會(hui) 實踐的檢驗,並對社會(hui) 實踐給予積極、有效的指導。民法典的實踐特色體(ti) 現在諸多方麵,這裏列舉(ju)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民法典的具體(ti) 規則反映人民群眾(zhong) 的現實需要。比如,民法典不僅(jin) 全麵保障一般民事主體(ti) 的合法權益,還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ti) 的民事權益保護作出專(zhuan) 門規定。二是條文的製定大都來源於(yu) 社會(hui) 實踐、司法實踐,能夠有效解決(jue) 實踐問題。比如,對備受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的高空拋物致人傷(shang) 亡事件,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單列一個(ge) 條文作出規定,分別對能確定具體(ti) 侵權人的情形和難以確定具體(ti) 侵權人情形的法律責任予以明確,回應了公眾(zhong) 關(guan) 切,促進解決(jue) 法治領域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把握時代特色。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jin) 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民法典的編纂和實施都堅持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指導。比如,在編纂環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強立法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在實施環節,努力把體(ti) 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民法典貫徹實施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法典不僅(jin) 保護傳(chuan) 統類型的民事權益,如生命權、健康權、物權、債(zhai) 權等,也注重保護隨著時代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民事權益。比如,增設居住權就是一個(ge) 重要體(ti) 現。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發展,民法典對保護個(ge) 人信息、數據、網絡虛擬財產(chan) 也作出專(zhuan) 門規定,使民事權益保護與(yu) 時俱進,符合實際、順應民心、適應時代。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7日 0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