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同心工程”凝聚多方力量,引領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為(wei) 深入拓展梨樹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工作,紮實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活動走深走實,梨樹縣圍繞八個(ge) 方麵任務積極開展同心係列主題活動,著力做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好事實事,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著眼群眾(zhong) ,注重實效,不斷夯實項目基礎
打造1個(ge) 中心、24個(ge) 所,315個(ge) 站、14個(ge) 基地,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文明實踐全覆蓋體(ti) 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wei) 主陣地,以誌願服務為(wei) 載體(ti) ,以常態化標準化為(wei) 手段,結合“誌願服務關(guan) 愛行動”廣泛開展以同心助學、同心易俗、同心鑄魂等主題的誌願服務活動。重點開展“同心鑄魂·黨(dang) 的聲音進萬(wan) 家”活動100餘(yu) 場,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使全縣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由“上下同心”到“行動同向”,凝聚起同心拚搏、奮進新時代的思想共識。並依托梨樹縣誌願服務雲(yun) 平台發揮實踐中心對項目推進的統籌引領作用,強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為(wei) “同心工程”項目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開展我們(men) 的節日·元宵節|同心鑄魂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
整合資源,延伸陣地,持續打造項目特色
梨樹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wei) “同心工程”活動項目主要陣地,充分利用少年宮、法治教育基地、博物館等場所,狠抓項目打造,擦亮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底色。利用元旦春節期間、元宵節、3.5“學雷鋒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組織各文明實踐所(站)開展助學、暖陽等同心活動,在“天天向善”文明實踐活動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同心助學”與(yu) “天天向善”項目統籌謀劃、有機結合,打造“天天向善—同心助學”實踐品牌,以實際行動踐行助學公益,更優(you) 質地服務於(yu) 人民。2023年“天天向善”公益助學項目已資助學生1350餘(yu) 人,資助金額249餘(yu) 萬(wan) 元。結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廣泛開展“同心淨美”活動,靶向發力,提升美麗(li) 宜居“新顏值”,共治共建共享美好家園。聚焦社會(hui) 弱勢群體(ti) 積極設計扶殘、護愛、暖陽等同心活動載體(ti) ,開展“把愛帶回家—暖童心 護成長”“法援惠民 為(wei) ‘她’傳(chuan) 遞法治力量”等誌願服務活動2000餘(yu) 次。打通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讓群眾(zhong) 在參與(yu) 活動中得到實在好處、獲得精神滋養(yang) 、增強精神力量。
加大宣傳(chuan) ,持續用力,重點保障項目活力
為(wei) 充分做好“同心工程”的宣傳(chuan) 工作,著力推動“同心工程”項目製度化、規模化、常態化,每月有針對性製定活動計劃,按時收集各實踐所、站“同心工程”活動匯總,確保項目取得良好效果。在縣域主流媒體(ti) “轉鄉(xiang) 梨樹”APP、“德興(xing) 梨樹”微信公眾(zhong) 號開設“同心工程”“文明實踐”等專(zhuan) 欄,常態化傳(chuan) 播文明實踐活動資訊,發布活動信息500餘(yu) 條。利用“送醫下鄉(xiang) ”“科技特派員”“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紅色文藝輕騎兵”等載體(ti) 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同心工程項目,動員組織各類誌願服務力量參與(yu) 活動,發揮凝聚人心、幫貧解困的重要作用,努力取得群眾(zhong) 的配合和支持,積極營造全民參與(yu) 、共築同心的濃厚氛圍,以好做法好經驗引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上新台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