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發布時間:2023-09-08 16:58:00來源: 人民日報

  矚目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空坐標,教育承載著固本強基的基礎性作用。新時代10年來,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5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的科學指引下,我國教育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

  從(cong) 教育總體(ti) 規模和水平來看,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ti) 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

  從(cong) 教育普及程度來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一個(ge) 服務14億(yi) 多人口,麵向每個(ge) 人、適合每個(ge) 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ti) 係日漸完善;

  從(cong) 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來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2.4億(yi)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助力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

  一組組數據,記錄著我國推進教育事業(ye) 改革發展、從(cong) 教育大國闊步邁向教育強國的堅實步伐。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這次大會(hui) 是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召開的第一次教育大會(hui) ,擘畫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開啟了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新的裏程碑。

  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5年來,一係列改革舉(ju) 措向縱深推進,我國教育全麵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邁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

  立德樹人,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提到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的“愛國三問”,指出:“這三個(ge) 問題是曆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men) 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立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5年來,教育係統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努力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廣大師生展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堅定決(jue) 心。

  推進黨(dang) 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學期伊始,中國人民大學校園內(nei) ,一場集體(ti) 備課會(hui) 正在進行。為(wei) 講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課,思政課教師凝聚專(zhuan) 業(ye) 力量和集體(ti) 智慧,共同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課”。

  推進黨(dang) 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環節。近年來,教育係統在全麵把握上下功夫,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y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生讀本》《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等編寫(xie) 發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召開,《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建設的意見》等印發,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結構優(you) 化;“慶祝建黨(dang) 百年示範微黨(dang) 課”“全國大學生黨(dang) 史知識競答大會(hui) ”“重走長征路”等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引導學生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取得實在效果。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全麵構建——

  “農(nong) 場豐(feng) 收了!”不久前,北京育英學校的同學們(men) 來到學生農(nong) 場采摘,揮灑汗水,感受勞動的快樂(le) 。

  5年來,勞動教育納入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ti) 要求之中,各地各校將德智體(ti) 美勞五育並舉(ju) 落實在育人全過程。

  如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全麵加強,96個(ge) 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在各地建立;學校體(ti) 育工作展現新格局,截至2022年底,99.57%的中小學開齊開足體(ti) 育與(yu) 健康課,學生體(ti) 質健康狀況總體(ti) 呈提升趨勢;學校美育取得曆史性突破,義(yi) 務教育階段99.8%的學校開齊開足音樂(le) 、美術課。

  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ti) 製機製持續完善——

  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5年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不斷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大思政課”建設工程等深入實施,“‘大思政課’我們(men) 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北京市在北大紅樓、首都博物館等建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上海市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使各類課程與(yu) 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學科體(ti) 係、教學體(ti) 係、教材體(ti) 係、管理體(ti) 係等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改革深入推進,“三全育人”融入立校辦學、教書(shu) 育人全過程。

  理想信念的種子,在廣大師生心中生根發芽。“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天安門廣場上的青春誓詞,是鏗鏘有力的誓言,更是一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建強師資,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

  參加培訓、認真備課……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ang) 小學的老師們(men) 正為(wei) 新學期忙碌著。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鄉(xiang) 村教師待遇保障持續加強。

  2018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ge) 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ye) ,嚴(yan) 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5年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支撐起教育高質量發展:

  ——尊師氛圍日益濃厚。

  以“人民教育家”和“時代楷模”、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最美教師”以及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you) 秀教師、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為(wei) 代表的表彰獎勵和選樹宣傳(chuan) 體(ti) 係日漸完善。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持續強化,新時代教師職業(ye) 行為(wei) 十項準則、《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出台,師德建設步入製度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

  ——強師舉(ju) 措落地見效。

  2021年起,教育部實施“優(you) 師計劃”,每年為(wei) 832個(ge) 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yang) 1萬(wan) 名左右本科師範生;2023年,啟動實施國家優(you) 秀中小學教師培養(yang) 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wei) 中小學培養(yang) 研究生層次優(you) 秀教師;“國培計劃”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yang) 提升行動計劃啟動……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ti) 係形成新局麵。

  ——惠師政策溫暖人心。

  5年來,教師地位待遇提升,廣大教師的職業(ye) 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進一步提升。目前,各地已基本實現義(yi) 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yu) 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規定;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chan) 權住房為(wei) 主體(ti) 的住房保障體(ti) 係不斷完善,教師安居樂(le) 業(ye) 、安心從(cong) 教更有保障;目前,中西部22個(ge) 省份715個(ge) 原連片特困地區縣實施了鄉(xiang) 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覆蓋約7.3萬(wan) 所鄉(xiang) 村學校,受益教師約130萬(wan) 人。

  一份份文件、一項項政策、一個(ge) 個(ge) 夯基固本的行動,提升了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hui) 地位、職業(ye) 地位,化作廣大教師砥礪奮進的動力。於(yu) 漪、衛興(xing) 華、高銘暄、張桂梅等一大批優(you) 秀教師躬耕教壇,以“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成為(wei) 廣大教師的優(you) 秀典範。

  如今,我國各級各類專(zhuan) 任教師已達1880.36萬(wan) 人,這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支撐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支撐著中華民族的教育強國夢想。

  深化改革,增強教育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

  秧歌《扇舞丹青》、剪紙走秀《憶三十裏鋪》、武術《男兒(er) 當自強》……在陝西省榆林市綏德實驗中學第二課堂學期驗收成果匯報演出中,一張張朝氣蓬勃的笑臉,在教學樓前五星紅旗的映襯下分外動人。

  2021年9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綏德實驗中學,先後走進教室、操場,觀看同學們(men) 書(shu) 法練習(xi) 和體(ti) 育鍛煉,同大家親(qin) 切交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麵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真正把過重的學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下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改革是教育事業(ye) 發展的根本動力。

  “要深化教育體(ti) 製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製,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堅決(jue) 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教育評價(jia) 指揮棒問題”“要深化辦學體(ti) 製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ye) 發展生機活力”……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著眼我國教育事業(ye) 的長遠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堅決(jue) 破除製約教育事業(ye) 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全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長效機製。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jue) 防止侵害群眾(zhong) 利益行為(wei) ,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

  “孩子校外培訓班少了、作業(ye) 負擔輕了,睡眠、運動、實踐的時間增多了”“學校課堂教學更高效,作業(ye) 設計更科學,課後服務水平質量更高”……學生和家長的切身感受,展現出“雙減”政策的成效。切實減輕學生不必要負擔,讓教育回歸良好生態,正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深切期待變為(wei) 現實。

  5年來,教育體(ti) 製機製改革持續深化,多項改革舉(ju) 措先後落地,城鄉(xiang) 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ti) 係基本建成,義(yi) 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麵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管理體(ti) 製改革日漸深入……堅持五育並舉(ju) 、促進全麵發展,日益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識。

  ——用好教育評價(jia) 指揮棒,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扭轉教育功利化傾(qing) 向。

  教育評價(jia) 改革是一項曆史性、實踐性難題,也是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公布,這是新中國第一個(ge) 關(guan) 於(yu) 教育評價(jia) 係統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由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評價(jia) 體(ti) 係“老大難”問題,開始破題。

  在暨南大學,教師分成教學、教研、研究等不同類型,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評審不再單純以論文來衡量;在浙江杭州,學生期末成績評定細分為(wei) 學業(ye) 水平評價(jia) 、表現性評價(jia) 、發展性評價(jia) 和形成性評價(jia) ,豐(feng) 富的成長記錄取代了“隻見分數”的成績單……改革實踐充分證明:解決(jue) 好教育評價(jia) 指揮棒問題,是全麵充分激發教育事業(ye) 發展生機活力的關(guan) 鍵一步。

  與(yu) 此同時,近年來,高考綜合改革也向著既定目標邁出堅實步伐。目前,29個(ge) 省份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前3批14個(ge) 省份的新高考平穩落地。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基計劃”啟動實施,一批對基礎學科研究有誌向、有興(xing) 趣、有天賦的學生脫穎而出。

  ——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為(wei) 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的突飛猛進,如何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guan) 鍵核心問題,加快技術攻關(guan) ?怎樣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培養(yang) 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是必由之路。

  5年來,一組組數據見證著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改革成效:高校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雙一流”建設引領帶動各地加大對410所地方高水平大學和1387個(ge) 地方優(you) 勢特色學科的建設力度;職業(ye) 教育設置1300餘(yu) 種專(zhuan) 業(ye) 和12萬(wan) 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

  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打造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硬實力,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競相湧現,教育事業(ye) 發展展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

  高舉(ju) 旗幟,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一件件展品、一張張圖片,訴說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上世紀50年代,一批交大人響應黨(dang) 和國家的號召“打起背包就出發”,從(cong) 上海遷至西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yi) ,精髓是聽黨(dang) 指揮跟黨(dang) 走,與(yu) 黨(dang) 和國家、與(yu) 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yi) 和曆史意義(yi) 。要堅持黨(dang) 對高校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yang) 更多一流人才。”

  高高飄揚的黨(dang) 旗,是信仰,是方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

  ——推動黨(dang) 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

  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的意見(試行)》,提出健全發揮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作用的體(ti) 製機製,確保黨(dang) 組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jue) 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中小學校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領導、把關(guan) 作用,實現重大事項的科學決(jue) 策、民主決(jue) 策、依法決(jue) 策;湖南省宜章縣堅持黨(dang) 建與(yu) 業(ye) 務深度融合,積極探索“黨(dang) 建+師德師風”“黨(dang) 建+德育”等融合發展模式,解決(jue) 黨(dang) 建和業(ye) 務“兩(liang) 張皮”問題……

  改進中小學領導體(ti) 製、堅持和完善高校黨(dang) 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民辦高校全部設立黨(dang) 組織,5年來,各地聚焦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決(jue) 策部署,不斷完善黨(dang) 委統一領導、黨(dang) 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ti) 製,推動黨(dang) 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黨(dang) 旗始終高高飄揚在育人一線,教育領域成為(wei) 堅持黨(dang) 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實踐證明,黨(dang) 的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最大政治優(you) 勢,是中國教育行穩致遠的最大底氣和自信根源。

  ——基層黨(dang) 組織成為(wei) 堅強戰鬥堡壘。

  “哪裏有中心工作,哪裏就有黨(dang) 員、哪裏就有黨(dang) 組織。”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黨(dang) 委牢固樹立“黨(dang) 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導向,圍繞黨(dang) 員專(zhuan) 家、重大項目、先進典型等設立黨(dang) 支部百餘(yu) 個(ge) ,把黨(dang) 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線、建在國家重大需求一線、建在青年人才成長一線;

  “麵對困難,迎難而上,黨(dang) 員更應帶頭攻關(gua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研究生黨(dang) 支部,依托“月宮一號”重大科研項目團隊而成立,創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不斷激發學生黨(dang) 員服務重大國家戰略、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的內(nei) 生動力。

  抓牢抓實黨(dang) 建,強基固本是關(guan) 鍵。近年來,基層黨(dang) 組織作用不斷發揮,成為(wei) 師生最貼心、最信賴的組織依靠。

  為(wei) 增強高校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推進黨(dang) 建工作和學校事業(ye) 發展深度融合,2018年以來,高校黨(dang) 組織“對標爭(zheng) 先”建設計劃共培育創建31個(ge) 示範高校黨(dang) 委、297個(ge) 標杆院係黨(dang) 組織、2740個(ge) 樣板黨(dang) 支部,輻射帶動全國高校基層黨(dang) 組織全麵進步全麵過硬。全國高校教師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雙帶頭人”比例達到97.04%,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雙帶頭人”比例達到99.94%。

  如今,全國21萬(wan) 個(ge) 高校各級黨(dang) 組織日益成為(wei) 堅強的戰鬥堡壘,588萬(wan) 名黨(dang) 員爭(zheng) 做幹事創業(ye) 的先進模範,教育戰線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匯聚成建設教育強國的磅礴力量。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並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ti) 部署,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建設什麽(me) 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wei)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望未來,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牢記“國之大者”,準確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定位,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我國教育事業(ye) 的改革發展,必將更加紮實穩健,教育強國建設的奮進步伐,必將更加堅定鏗鏘。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