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更新改造 打造宜居城市
近年來南京緊扣“創新名城,美麗(li) 古都”的定位,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使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數據顯示,2021-2022年全市共累計改造完成老舊小區275個(ge) ,惠及居民12萬(wan) 戶。
大陽溝57號2幢、3幢一年完成原址翻建
站在南京市秦淮區大陽溝與(yu) 禦陽路交叉口,一幢紅色屋頂、米咖色相間的三層住宅樓格外引人注目。作為(wei) 南京市3個(ge) 省級城市更新試點項目之一,大陽溝更新項目東(dong) 起禦道街,西至東(dong) 大陽溝,南起大光路,北至禦道園,建築麵積近1萬(wan) 平方米。記者了解到,按照原址、原麵積、原高度的“三原”原則,大陽溝57號2、3幢2022年進場施工,曆時一年便完成了原址翻建。
“這裏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房子,一共有3層27戶居民。部分承重結構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被評定為(wei) C級險房。”建設單位南京白房房屋報修服務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通過優(you) 化設計,此次更新將原來的兩(liang) 幢並為(wei) 一幢,推出了十餘(yu) 種戶型。“每戶都有獨立陽台、廚房、衛生間,可以滿足不同住戶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大陽溝老舊住宅片區綜合更新項目是南京市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未來將持續推進棚戶區翻改建、街巷微更新及低效樓宇利用等,持續提升片區整體(ti) 環境品質,惠及居民110多戶。
石榴新村:6幢住宅年底全麵封頂
在距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直線距離不足1公裏的地方,石榴新村6幢住宅也在今年有了喜人進展。石榴園小區對麵的一幢4層建築即將封頂,緊鄰小王府巷路邊的樓已推進至地上9層,預計到年底6幢住宅全麵封頂。作為(wei) 江蘇省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石榴新村變“傳(chuan) 統征收”為(wei) “包容更新”,項目探索出一條“以原地重建、回遷安置為(wei) 主,異地置換、貨幣回購、優(you) 先購買(mai) 原地商用房屋相結合”的新路徑。
記者了解到,在尊重居民選擇意願的前提下,項目從(cong) 戶型格局、房間數量、功能分隔等細節入手,形成由20個(ge) 麵積段、36種戶型平麵相結合的改造設計方案,確保更新改造後“分得開、住得下”。由於(yu) 是原址翻建,石榴新村在樓間距上進行了適當放寬,以滿足消防車通行需求,並布設了消防管道與(yu) 樓層消防栓。此外,項目還建設地下停車場,滿足100個(ge) 機動車停車需求。
建設單位南京越城集團白下房產(chan) 經營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項目建築最高11層、最低4層,將新建改善性住宅建築和沿街配套服務商業(ye) 用房,力爭(zheng) 2025年讓居民回遷,住進石榴“新”村。
老城“顏值”與(yu) 幸福感明顯提升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不僅(jin) 為(wei) 群眾(zhong) 打造放心、舒心、安心的宜居家園,也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一係列生活難題。比如通過改造無障礙出行坡道、建設適老化活動場所等,突出小區的宜居性。尤其是同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工作,解決(jue) 老年人上下樓的問題,為(wei) 小區居民居家養(yang) 老提供便利條件。
同時,通過改造出新,還在小區主要出入口配置了快遞雲(yun) 櫃,破舊信報箱更新為(wei) 牛奶信報箱,方便居民收取快遞、信件等。另外,還通過騰、挪、退、讓等方式增加小區公共空間,合理設置休閑廣場,增設體(ti) 育器械,為(wei) 小區居民休閑健身創造條件。(薑婧儀(yi) 馬祚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