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優化區域布局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發布時間:2023-09-11 16:03:00來源: 新華日報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hui) 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作為(wei) 10項具有牽引性的重點工作之一進行部署。全省科技工作者聽令而動、奮起前行,深入貫徹落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以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提升產(chan) 業(ye) 全球競爭(zheng) 力為(wei) 主線,以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ye) 為(wei) 突破,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為(wei) 保障,勇當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開路先鋒。

  聚焦關(guan) 鍵技術全力推進科研攻關(guan)

  “從(cong) ‘車找樁’,到‘樁找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jue) 了,太方便了!”近日,記者走進蘇州市吳江區一處小區地下停車場,發現居民已經用上了全電共享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一條長約60米的銀白色導軌串起該區域44個(ge) 車位,一台精致的機器人在導軌上穿行,每一個(ge) 車位上方都安裝了電源插座。車主在手機小程序上進行操作,向軌道機器人發出充電指令,讓它抓取充電槍“走”到電動汽車後方,車主插上充電槍就能為(wei) 電動汽車充電。

  緊扣主線,積極突破,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ye) 、高新園區正在快馬加鞭,協同創新推進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全電共享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由億(yi) 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研發而成。該公司董事會(hui) 秘書(shu) 張晉博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研發投入達上億(yi) 元,研發人員占比超40%,“我們(men) 持續投入大量資源,聯合科研院校及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共同攻關(guan) 行業(ye) 關(guan) 鍵技術,為(wei) 電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業(ye) 提供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解決(jue) 方案。”

  “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和培養(yang) 、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開發和產(chan) 業(ye) 輸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的打造——高校應發揮好這些重要功能。”南京大學創新創業(ye) 與(yu) 成果轉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周劍峰介紹,南京大學與(yu) 蘇州常熟合力打造“蘇州·中國聲學創新穀”,雙方通過產(chan) 學研合作共同建成國際聲學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已建設材料聲學、信息聲學、電聲學、工程聲學、海洋聲學、醫療聲學六大技術研發中心。周劍峰表示,要加強和頭部企業(ye) 的產(chan) 學研合作,構建校企聯合研究機構。“依托校地合作,共同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共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依托校企合作,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努力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培育行業(ye) 引領型企業(ye) ,助力江蘇實現‘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

  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將聚焦“1650”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51010”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瞄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的30個(ge) 重點領域方向,全力攻克“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自主可控,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目前,省科技廳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正在組織推進89項產(chan) 業(ye) 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8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部署實施15項左右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著力實現重大突破。

  配置創新要素營造良好科創生態

  科技創新的全速奔跑,離不開良好的科創生態。在生態營造上,我省正圍繞產(chan) 業(ye) 發展配置創新要素,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7月13日,我省發布2023年重點科技領域新增專(zhuan) 項授信2100億(yi) 元。現場,省科技廳與(yu) 12家金融機構“政銀合作”簽約,12家金融機構和12家國家級高新區“銀區合作”簽約,12家金融機構和12家企業(ye) “銀企合作”授信,“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推進。

  “我行2021年9月就成立了科創金融服務專(zhuan) 班,今年3月又升級成科創金融中心,目前對科創板上市企業(ye) 的貸款授信覆蓋率已達60%,對帶有‘科創’標簽的重點客戶貸款覆蓋率也達到了30%以上。”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仇高擎表示,將進一步打造範圍更廣、合作更密切的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圈,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為(wei) 了讓新型研發機構合法使用學校職務科技成果,同時減輕科研團隊創業(ye) 初期資金短缺的困難,學校采取‘較低入門費(5萬(wan) 元)+提成’的方式收取職務科技成果許可費,允許職務發明人5年內(nei) 長期使用科研成果。”周劍峰介紹,這一政策極大地激勵了科研人員創辦新型研發機構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校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形成正反饋機製。“該舉(ju) 措直接助力受助新型研發機構與(yu) 南大合署申報,獲得國家科技獎5項、省級獎4項,其中1家企業(ye) 科創板上市,3家企業(ye) 獲得億(yi) 元融資。”

  記者了解到,堅持科技創新與(yu) 體(ti) 製機製創新“雙輪驅動”,南京大學、南京工業(ye) 大學、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等在寧單位正在承擔國家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已探索出“低收費長賦權”“打包賦權”“先試用後轉讓”“多賦權促轉化”“混合賦權”等有益做法。南京獲批國家科技人才評價(jia) 改革試點城市,成為(wei) 全國6個(ge) 試點地區之一。

  “南京肩負國家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試點任務,著力打通掣肘科技創新發展的堵點難點。”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王願華介紹,南京已啟動實施2023年市級重大科技專(zhuan) 項,采用“揭榜掛帥”“市區合作”等機製,支持開展提升產(chan) 業(ye) 自主可控水平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著力解決(jue) 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下一步,將繼續深化科技體(ti) 製綜合改革,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試點。加快推進國家科技人才評價(jia) 改革試點工作,分類設計人才評價(jia) 指標和評價(jia) 方式。加快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促進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

  優(you) 化空間布局構建開放創新格局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我省將優(you) 化創新空間布局,堅持蘇南領跑、寧蘇驅動、全域協同,依托蘇南自創區,把沿滬寧產(chan) 業(ye) 創新帶打造成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軸”,把南京、蘇州打造成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承載區”,統籌推進南京科創圈、蘇錫常通科創圈、徐州科創圈建設,以國家級和省級高新區、經開區以及江蘇自貿試驗區為(wei) 主陣地打造一批區域性創新節點,形成“一帶兩(liang) 極三圈多點”的創新布局。

  作為(wei) “兩(liang) 極”中的一極,南京肩負重任。今年以來,南京科技創新成果頻出。在8月底召開的第七屆未來網絡大會(hui) 上,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包括“6G全頻段全場景普適信道建模與(yu) 仿真技術”在內(nei) 的多項重磅成果。7月,《中國新賽道體(ti) 係發展報告2023》在南京發布,南京在新賽道培育城市的競逐中位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南京市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比重達55.1%;截至8月中旬,已完成5批次累計超1.87萬(wan)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同比增幅26%,總量居全省第一。

  如何打造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承載區”?據了解,南京將加快推動“一院兩(liang) 帶五園”創新布局落地,串聯環紫金山科技創新帶創新要素,推動江北新區產(chan) 業(ye) 創新帶產(chan) 業(ye) 需求和創新資源雙向對接,強化“五園”與(yu) “兩(liang) 帶”優(you) 勢互補,著力塑造城市創新增長極。

  優(you) 化創新中心布局,我省還將打造區域協同、重點突出、分布合理的創新平台網絡,按照“規劃一批、建設一批、運行一批”的思路,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水平實驗室矩陣。同時,堅持自主創新與(yu) 開放創新相結合,深化長三角地區合作對接,融入國家區域創新體(ti) 係,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構建立足長三角、服務全國、麵向全球的開放創新格局。(蔡姝雯 張宣 程曉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