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樹名木是意識更是行動(金台隨筆)
沿著古樹名木的脈絡,領悟其中蘊含的順應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品味昂揚奮發、向上生長的精神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一株540多歲的“漢陽樹”有了新家。不久前,漢陽樹公園北園建成開園。一邊是古樹名木的蒼翠,一邊是步行街區的活力,曆史與(yu) 現實交匯相融,人類與(yu) 自然和諧相處,扮靚了城市的風景,也豐(feng) 富了人們(men) 的生活。
自古以來,許多人對樹木有著天然的親(qin) 近和執著的熱愛。莊子筆下的大樹,可以“彷徨乎無為(wei) 其側(ce) ,逍遙乎寢臥其下”。不需要刻意做什麽(me) ,隻要矗立著、茂盛著、美好著,就可以讓人心生敬意、暖意。從(cong) “幾處早鶯爭(zheng) 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yu) 二月花”,盡管一年四季、心境不同,人們(men) 對樹木的熱愛未曾改變。“碧玉妝成一樹高,萬(wan) 條垂下綠絲(si) 絛”,或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兼有野趣和詩意的樹木,更是詩人眼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古樹名木有著重要的生態意義(yi) 。除了不菲的商業(ye) 價(jia) 值與(yu) 觀賞價(jia) 值外,一棵樹更是一個(ge) 生態聚落,是生物的棲息地。保護古樹名木,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從(cong) 樹根到樹冠,昆蟲、真菌、脊椎動物、鳥類等各尋樂(le) 土,與(yu) 樹木相伴相生。一株株古樹串聯起一套成熟的生態係統。樹芯記錄歲月變遷、吐納影響氣候變化、位置指示曆史脈絡……古樹滋養(yang) 著萬(wan) 物,孕育著生命。
珍視古樹名木,也因為(wei) 它鐫刻著回憶與(yu) 鄉(xiang) 愁。福建省福州市又被稱作“榕城”,以樹聞名恰恰是一份傳(chuan) 承千年的城市禮物。曆史上,一名太守為(wei) 緩解當地旱澇頻繁與(yu) 酷熱而“編戶植榕”。蒼勁古雅的樹木,不僅(jin) 成了福州的象征,也內(nei) 化為(wei) 當地人的精神氣質。不管是修地鐵還是整河道,都把保護古樹放在首要考慮;在榕樹下相識、歡聚,成為(wei) 不少人從(cong) 小到大的溫馨時刻。不隻是福州,對很多人來說,回憶童年、念及故鄉(xiang) 時,一株有故事的古樹,可能蘊藏著一份可親(qin) 可感的記憶。
禮讚古樹名木,還因為(wei) 它被賦予了深刻的內(nei) 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需要遵循的成長規律;“葉長千年茂,根紮大地深”,這是俯下身子問計於(yu) 民、問需於(yu) 民的工作方法;“樹高千尺總有根,水流萬(wan) 裏總有源”,這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的生動寫(xie) 照……從(cong) 樹木的生機與(yu) 活力中,能讀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哲學,也能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傳(chuan) 承。
今天,保護古樹名木是意識更是行動。在湖南,省林業(ye) 局將為(wei) 23萬(wan) 株古樹名木逐棵掛上“電子身份證”;湘潭已對全市逾2000株古樹建立檔案、設立柵欄,還樹木一個(ge) 寬敞、適宜的生長空間。針對一些古樹長勢衰弱、養(yang) 分不足的問題,研究人員製定搶救複壯方案,通過防雷、施肥、巡查、會(hui) 診等方式,守住蔭蔽百年、代代相傳(chuan) 的“一抹綠”。隨著信息化監測、精細化保護的進一步加強,更多古樹名木將重新煥發生機。
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沿著古樹名木的脈絡,領悟其中蘊含的順應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品味昂揚奮發、向上生長的精神。我們(men) 再熟悉不過的一草一木,背後是值得珍視與(yu) 保護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每個(ge) 人的鄉(xiang) 愁情思,是獨屬於(yu) 中國人的浪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5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