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聽,黑土地上傳來豐收樂章

發布時間:2023-09-18 10:38:00來源: 吉林日報

 

  9月,吉林大地俯瞰如畫。廣袤的黑土地,集匯一春一夏的蓬勃之力,托舉(ju) 出遍地的耀眼金黃。

  藍天下,榆樹市八號鎮大崗村玉米植株密實又整齊。

  “我們(men) 實行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你看,這玉米棒兒(er) 又大又實誠兒(er) ……”晨輝種植機械合作社負責人劉臣滿眼都是豐(feng) 收的喜悅。

  這是劉臣堅持采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第11個(ge) 年頭,每年他都會(hui) 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情況,對新技術進行因地製宜地調整。

  劉臣告訴記者,今年,晨輝合作社耕種的6000畝(mu) 土地,不僅(jin) 全部實行保護性耕作,還將符合當地土壤條件的“精準條耕”技術進行了農(nong) 機配套升級。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黑土地,才能多打糧,打好糧。”劉臣說,十多年下來,他的地塊年年豐(feng) 收,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成為(wei) 保護黑土地的追隨者、實踐者、推廣者。

  榆樹市是首批黑土地保護試點縣之一,近年來,建立千畝(mu) 保護性耕作示範區3個(ge) ,實施保護性耕作300萬(wan) 畝(mu) 。主要推廣秸稈全量還田條耕技術和秸稈全量還田免耕播種技術,有效解決(jue) 了低窪易澇和冷涼地塊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難題。

  豐(feng) 收在即,榆樹市玉米收割機、穀物收割機已經整裝待發,開鐮後可以確保在20天之內(nei) 顆粒歸倉(cang) 。

  陽光裏,梨樹縣百萬(wan) 畝(mu)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玉米比陽光更明豔。

  “棒兒(er) 大、粒兒(er) 深,不瞎尖,這必是一等品啊,產(chan) 量更是小不了……”從(cong) 黑龍江、遼寧等不同省份趕來參觀的農(nong) 戶們(men) 撫摸著這場注定的豐(feng) 收,遲遲舍不得離手。

  梨樹縣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告訴記者,玉米豐(feng) 收的背後,是“梨樹模式”的不斷更迭和升級。如今,“梨樹模式”已不再隻是一項免耕技術,而成為(wei) 一整套保護黑土地的集成方案。它不僅(jin) 被吉林省廣大農(nong) 戶所采用,還漸漸走出了吉林省,影響著更廣闊的天地。

  梨樹縣以保護黑土地為(wei) 前提的豐(feng) 收,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縮影。吉林省保護黑土地的優(you) 勢早已在更高層麵上形成。

  ——成立了由省委書(shu) 記、省長任雙組長,31個(ge) 部門單位為(wei) 成員的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hui) 議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各市縣也成立相應組織機構,上下貫通推動落實。

  ——兩(liang) 次對2018 年頒布實施的《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進行修訂,並於(yu) 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明確10個(ge) 方麵38條具體(ti) 措施……

  保護黑土地,端牢中國飯碗,早已成為(wei) 吉林人民融入血液的責任和使命,也給了吉林人民最強大的發展動力。

  經過多年奮戰,吉林省糧食總產(chan) 量已從(cong) “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yi) 斤以上階段性水平”,躍升至“連續兩(liang) 年超過800億(yi) 斤”新階段。

  2023年,吉林省啟動實施“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建設工程,確定了“千億(yi) 斤”產(chan) 糧目標……

  確定新目標,有了新動力,喜訊便接踵而至。

  扶餘(yu) 市肖家鄉(xiang) 迎春村機械化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應用新技術 ,喜迎大豐(feng) 收……

  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dong) 興(xing) 隆農(nong) 機作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5000畝(mu) 土地,采用“秸稈還田+深翻”技術,迎來豐(feng) 收……

  長春市九台區德強家庭農(nong) 場6000畝(mu) 保護性耕作下的玉米,迎來豐(feng) 收……

  東(dong) 豐(feng) 縣新巨強農(nong) 機合作社和廣服家庭,實施丘陵半山區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迎來豐(feng) 收……

  秋收在即,一場漂亮的大豐(feng) 收已然鋪展於(yu) 眼前。吉林人以守護黑土地的擔當與(yu) 作為(wei) ,以糧食增產(chan) 的一筆筆數據,書(shu) 寫(xie) 著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答卷。(記者 孫翠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