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培養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9-18 10:3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實踐證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夠挑大梁、當主角,值得給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

  

  中國科協推出青年人才托舉(ju) 工程,幫助32歲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實施青年創新計劃,支持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研究;北京理工大學組建青年科學家工作室,“一事一議”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學術新星……近年來,科技界各部門、各單位出台一係列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硬招實招,有效激發了創新活力。

  培養(yang) 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是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比較旺盛,條條框框束縛少,對外部變化感知更敏銳,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往往處於(yu) 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最佳年齡段是25歲到45歲。對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給予嗬護,幫助他們(men) 走出摸索期,有利於(yu) 培養(yang) 更多創新型人才,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反之,如果在最佳創新時期因缺乏支持而未能施展才華,不僅(jin) 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人生遺憾,也會(hui) 造成人才資源的損失。

  培養(yang) 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也是因應時勢的必然選擇。從(cong) 科技人才構成看,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wei) 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jun)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橫空出世,完成這一重大成果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支以90後為(wei) 主體(ti) 的科研隊伍。中國天眼助力發現700多顆新脈衝(chong) 星,這一國之重器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jin) 30歲。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上,青年科技人才勇擔重任,已成為(wei) 技術創新的主力。

  實踐證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夠挑大梁、當主角,值得給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近年來,聚焦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成才的痛點、關(guan) 切點、關(guan) 節點,我國持續推出相關(guan) 支持政策。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從(cong) “強化職業(ye) 早期支持”“突出大膽使用”“促進國際化發展”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務實管用、操作性強的舉(ju) 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接下來,各地和相關(guan) 部門要落實落細政策,吃透原則、製定細則,協同配合,讓政策紅利更好激發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yang) 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既需要完善硬舉(ju) 措,也離不開建好軟環境。可以傾(qing) 斜科研資源,比如中國科學院在部署的戰略先導專(zhuan) 項裏,計劃將一半以上基礎研究項目用於(yu) 支持3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可以優(you) 化評價(jia) 體(ti) 係,深入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zhuan) 項行動,讓一批有抱負的年輕人得以輕裝上陣,挑戰重大科學難題。優(you) 化創新生態沒有終點,要持續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關(guan) 心愛護,營造寬鬆和諧的科研文化環境,不斷培厚創新的沃土。

  時代呼喚青年科技人才,時代成就青年科技人才。新征程上,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迫切,青年科技人才擁有實現抱負、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和舞台。青年科技人才學習(xi) 動力強、知識更新快、成長空間大,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他們(men) 加速成長為(wei) 棟梁之才。期待青年科技人才圍繞“四個(ge) 麵向”,堅定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自信,以科技報國的責任和擔當各展所長,在服務國家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人生價(jia) 值。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8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