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昔陽縣讓農民夜校成為鄉村振興“加油站”

發布時間:2023-10-12 11:13: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當田間有積水時,應先排除積水,降低土壤濕度,減輕澇害。在玉米後期管理上,還要做好追肥、控旺、防病蟲害等工作......”夜幕降臨(lin) ,昔陽縣界都鄉(xiang) 北界都村的“農(nong) 民夜校”在村廣場準時開講,30多名農(nong) 民正在聚精會(hui) 神地聆聽農(nong) 業(ye) 知識課程。

  “我之前在夜校裏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有政策方麵的、農(nong) 技方麵的,收獲很大。這不,群裏說今天晚上村裏有玉米後期管理課程,我就趕了過來。”村民宋小華說。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是主力軍(jun) 。為(wei) 打通農(nong) 民教育培訓最後一公裏,今年以來,昔陽縣在各鄉(xiang) (鎮)組建了“農(nong) 民夜校”,將其打造成理論微課堂、技能加油站、議事小場所,按照“缺什麽(me) 學什麽(me) ,需什麽(me) 教什麽(me) ”原則,廣泛征求群眾(zhong) 意見,有針對性地設置授課內(nei) 容,科學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在家門口、廣場裏為(wei) 村民搭建起學習(xi) 交流的平台,讓村民“就近學、願意學、學得好”。

  據介紹,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利用“智慧黨(dang) 建”“遠程教育”等網絡共享平台,在每周五定期開展“線上課堂”培訓,由各鄉(xiang) (鎮)、村組織線下培訓,按照方便、實用的原則進行,活動場所利用黨(dang) 員活動室、日間照料中心、會(hui) 議室、村級閑置學校、村落院壩、公園廣場等場所集中教學,有的在田間地頭、農(nong) 民炕頭等地點進行一對一教學。

  同時,實行“課堂+現場”“集中+流動”“線下+線上”“集中+分散”等授課形式,把村莊當教室、大地當課堂,不斷豐(feng) 富農(nong) 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農(nong) 民的綜合素質,全力打通基層黨(dang) 員幹部和群眾(zhong) 教育培訓的“神經末梢”,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不竭動力。

  “農(nong) 民夜校,就是充分利用農(nong) 閑、飯後、節假日等時間,根據群眾(zhong) 的需求,培訓內(nei) 容由群眾(zhong) ‘點單’,村民活動室、農(nong) 戶庭院、田間地頭,都可以是他們(men) 的教室和講台。”北界都村第一書(shu) 記兼村支部書(shu) 記韓海燕介紹說,“我們(men) 村已經舉(ju) 辦了幾期‘農(nong) 民夜校’活動,授課老師為(wei) 我們(men) 講了很多知識,使我們(men) 對黨(dang) 的政策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還學到了養(yang) 殖、健康、法治等多方麵的知識。”

  學校“接地氣”自然收獲“高人氣”。一場場別開生麵的農(nong) 民夜校悄然興(xing) 起,原本到了夜晚就變得很安靜的小村莊也格外熱鬧了起來。如今在昔陽,相約參加“農(nong) 民夜校”成了生活新時尚。(李東(dong) 芝)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