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消保委提醒:警惕“蘿卜刀”營銷中的暴力暗示
繼《孤勇者》之後,“蘿卜刀”在中小學生群體(ti) 中爆火(詳見揚子晚報10月12日報道《唱〈孤勇者〉的孩子玩起了“蘿卜刀” 這款“解壓玩具”在小學生圈爆紅,安全隱患讓人擔心》)。這種由塑料經過3D打印製成的仿刀玩具,因它的外觀形似蘿卜,並且通過自身重力的控製,能夠實現流暢滑動,所以又被稱為(wei) “重力蘿卜刀”。隨著“蘿卜刀”的走紅,反對和質疑的聲音日益增加。江蘇省消保委10月18日發布提醒:警惕“蘿卜刀”營銷中的暴力暗示。
營銷廣告頻現“捅刺”場景
“蘿卜刀”在速度加持下,伴隨著清脆的“啪嗒”聲,刀身能夠迅速出鞘和收回,成為(wei) 一種解壓玩具。在電商平台上進行相關(guan) 搜索,可以看到一些商家的宣傳(chuan) 視頻中充斥著“看誰不爽就刀一下”“我看誰敢不聽話”“哢哢哢,看我刀了你”等話術,還有不少商家直接將這些字眼當成賣點印在包裝上。
許多家長擔憂,這種以暴力詞匯和行為(wei) 為(wei) 賣點的宣傳(chuan) ,可能會(hui) 對孩子們(men) 產(chan) 生不良的暗示。網上視頻也展示,這種玩具用力可以捅破一張紙,甚至紮入蘋果、紮碎西瓜,令人對它的安全性產(chan) 生了嚴(yan) 重的質疑。對“蘿卜刀”的抵製之聲此起彼伏。但這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的不滿。他們(men) 認為(wei) ,比起其它日常工具,蘿卜刀的殺傷(shang) 力簡直不值一提。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wei) ,營銷廣告裏頻頻出現的“捅刺”場景和一些諸如“看我刀了你”“殺殺殺”之類的暴力暗示,其實比“蘿卜刀”本身更加值得警惕。“蘿卜刀”的主要消費者是青少年,其中不乏低齡段的孩子。在他們(men) 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意識時,過多接觸這些暗示可能會(hui) 激發暴力傾(qing) 向,對其心理健康產(chan) 生負麵影響。
消保委呼籲:
糾正“不良暗示”,注重正確價(jia) 值觀引導
“蘿卜刀”需要正確引導和強化監管。然而,凡事堵不如疏,不能一味采取“堵”的方式,而應該更加注重疏導。攻擊性動作並不一定會(hui) 成為(wei) 暴力傾(qing) 向的催化劑,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
江蘇省消保委呼籲:商家作為(wei) 玩具的製造商和銷售商,應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檢查所生產(chan) 的“蘿卜刀”是否符合相關(guan) 標準,同時要注意廣告宣傳(chuan) 中是否存在不良暗示,如“看誰不爽就刀一下”此類宣傳(chuan) 應及時改正。同時,電商平台作為(wei) 銷售平台,應該繃緊宣傳(chuan) 內(nei) 容把關(guan) “安全弦”,避免不良引導內(nei) 容的大肆擴散。
監管部門作為(wei) 市場秩序“守護者”,應加強審查監管,將安全隱患防範於(yu) 未然。規範銷售渠道,重點檢查商家是否證照齊全,是否銷售“三無”產(chan) 品、低俗或暴力包裝產(chan) 品,是否落實進貨查驗製度,是否銷售未經3C認證的玩具等。
學校和家長作為(wei) 孩子的“教育合夥(huo) 人”,應注重培養(yang) 孩子正確價(jia) 值觀和行為(wei) 規範。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其更好地認識危險、規避危險,引導孩子摒棄暴力傾(qing) 向,確保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安吉拉 馬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