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2003年碩士畢業(ye) 後,我加入了江南實業(ye) 集團。
印象很深,第一個(ge) 項目恰逢集團準備“上馬”30萬(wan) 噸冷軋薄板項目,父親(qin) 當時叫我來做,此時我剛畢業(ye) ,哪裏懂什麽(me) 板材生產(chan) 呢?大項目壓在了我的肩上,不管成功失敗總要勇於(yu) 嚐試。公司生產(chan) 的薄板將要進軍(jun) 家電外殼高端領域,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帶著30人的團隊,從(cong) 方案設計、工程建設、設備采購到安裝調試,每一個(ge) 流程環節都重新學習(xi) ,這樣的過程很煎熬。但看到成功曙光的時候,我和團隊成員都非常開心。
2006年1月,30萬(wan) 噸冷軋薄板項目全線投產(chan) 。看到第一卷薄板鋼卷生產(chan) 出來時,就像親(qin) 眼見到自己的孩子落地一樣。這個(ge) 項目當年就創造了15億(yi) 元銷售收入,現在的年銷售額達20多億(yi) 元。公司已成為(wei) 國內(nei) 知名家電企業(ye) 的穩定供應商。
為(wei) 在集團內(nei) 部推行更加先進的管理係統,我選擇在30萬(wan) 噸冷軋薄板項目上先行先試,采取“減員不減資”方式,同步配套機器人上崗作業(ye) 模式,實行全員係統化管理與(yu) 考核。新機製實施一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個(ge) 車間配備人數減少近一半,大大降低了企業(ye) 的成本,產(chan) 品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既要尊重父輩,又要堅持不破不立的方式,試點先行、以點帶麵,我把實實在在的成績擺在大家麵前。
為(wei) 了讓企業(ye) 一直有競爭(zheng) 力,我重視創新,把集團利潤的5%作為(wei) 研發經費,對原有產(chan) 品進行提檔升級,並不斷開發滿足市場需求且技術含量高的新產(chan) 品。
如今,企業(ye) 發展越來越好,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將繼續深耕行業(ye) ,把企業(ye) 做大、做優(you) 、做強。
(本報記者 白光迪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