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常州市推動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 方便市民出行

發布時間:2023-11-01 15:3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3年11月1日4版 版麵截圖

  原題:江蘇省常州市推動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

  提升服務品質 方便市民出行(深閱讀)

  核心閱讀

  從(cong) 常規公交到定製公交,從(cong) 老舊燃油車到新能源電動車……作為(wei)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江蘇省常州市不斷推動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讓公共交通更好惠及民生。

  周一早晨,江蘇省常州市市民石婕從(cong) 天寧區的家中出發,乘坐地鐵2號線穿城而過,到鍾樓區青楓公園站下車。往外走出十來米,一輛掛有“江蘇常州鍾樓經濟開發區企業(ye) 服務專(zhuan) 線”牌子的公交車,已經在路邊等著她了。坐上“定製公交”,2站後下車,石婕就到了工作單位門口。

  公共交通是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民生工程。石婕的無縫換乘,得益於(yu) 當地高效率、有溫度的公交體(ti) 係建設。

  乘坐更方便

  定製線路 便捷接駁

  石婕乘坐的公交叫“企業(ye) 服務專(zhuan) 線”,是鍾樓區政府采購的惠企服務。專(zhuan) 線途經鍾樓經濟開發區3個(ge) 企業(ye) 站點和員工宿舍,覆蓋開發區20多家企業(ye) 。職工憑工作證免費搭乘,打通了上下班通勤的“最後一公裏”。

  自今年6月開通以來,“企業(ye) 服務專(zhuan) 線”的公交每天都坐得滿滿當當,日均總載客量超1200人次。

  “出了地鐵到公司還有好一段距離,以前常因為(wei) 這段路頭疼,特別是到了下雨天——打車吧,路上要堵很久;騎公共自行車,還要打著傘(san) ,很不方便。”石婕說,現在有了定製公交,通勤更方便了。

  常州市目前已開通61條“企業(ye) 服務專(zhuan) 線”。常州公共交通集團第一汽車公司副經理杭漢軍(jun) 介紹,為(wei) 了讓市民乘車更便捷,常州市加強公交、軌道“兩(liang) 網”融合對接,在地鐵站150米範圍內(nei) 布設公交站台,讓乘客出了地鐵口就能坐上公交車。除“企業(ye) 服務專(zhuan) 線”之外,常州還推出“健康巴士”,讓公交車開進居民小區、醫院門診樓,方便大家“點到點”就診;加裝軟包、扶手,進行公交車適老化無障礙改造,打造敬老愛老示範線;開通“校園巴士”,讓學生上學路更加安全便利。

  在石婕換乘的同一時間,市民張誌蘭(lan) 正在新北區等待16路公交車。

  張誌蘭(lan) 是一名盲人,但對她來說,乘公交出行並不難,這得益於(yu) 常州“助殘專(zhuan) 線”的開通。

  “江蘇省無障礙地圖”手機APP上有“視障模式”,定好目的地後,APP自動為(wei) 她推薦16路公交車——這是常州市“助殘專(zhuan) 線”之一,車上設有無障礙導乘係統。APP每10秒便向她提示最近一輛16路公交車距離她還有幾站。

  與(yu) 此同時,16路公交車駕駛員陸燁也從(cong) 儀(yi) 表盤上收到信息:短閃2秒,有盲人預約乘車;長閃10秒,下一站即將上車。當車進站,公交車前門旁的喇叭會(hui) 連播3遍“車輛已進站”,張誌蘭(lan) 循聲上車。

  “以前每次等車,我都要詢問乘客或者司機,‘這是16路車嗎?’如果幾輛車同時到達,往往會(hui) 因為(wei) 來不及一一詢問而錯過公交。而現在,係統將車輛信息精準推送,駕駛員也會(hui) 格外留意。”張誌蘭(lan) 說,“這非常貼心。”

  出行更綠色

  低碳轉型 節能舒適

  跟著張誌蘭(lan) 踏上這輛16路公交車,車廂內(nei) 寬敞,後排沒有放置發動機的“樓梯”,落座、行走更安全,行駛中沒有震動感,乘坐起來平穩舒適——這是一輛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今年32歲、工作8年的陸燁回憶:“2015年,我剛參加工作時開的是柴油車,發動機的噪聲相對較大,尤其是前置發動機的車型。”讓陸燁印象深刻的是,到了冬天,公交車每天淩晨5時從(cong) 場站發車,要經過5分鍾左右的熱車,發動機“突突突”的聲音在一片安靜之中顯得格外響。

  今年1月,陸燁開上了純電動車,隻要一擰鑰匙,無需“熱身”,幾秒鍾就可以出發,“駕駛體(ti) 驗感好多了”。

  早班結束後,下午1時陸燁將車開回場站交接。“春秋季,公交車在晚上充好電,足夠開一天了,交接前不用補電。如果是夏天,車上開了空調,需要交接前補一下電。”陸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輛公交車每年跑4.8萬(wan) 公裏,過去開柴油車,百公裏耗油21升,每年花費7.2萬(wan) 元油費;現在純電動車,百公裏耗電100千瓦時,每年2.8萬(wan) 元——也就是說,一輛新能源公交車每年可以節約成本4.4萬(wan) 元。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團副總經理丁瑜介紹,近年來,公交公司新購車輛中新能源車占100%,目前2100多輛車中,已有純電動公交車1300多輛,計劃於(yu) 2025年實現新能源車全覆蓋。“油改電”後,公司全年節約成本5700萬(wan) 元。如果再算筆生態賬,每年可節約柴油700萬(wan) 升、減少碳排放3.47萬(wan) 噸。

  丁瑜告訴記者,為(wei) 了支持新能源車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公交公司累計建成40個(ge) 充電站,配備463個(ge) 充電樁、731個(ge) 充電槍、10個(ge) 充電弓。在此基礎上,全市還新增38塊場站發車屏、開通移動支付功能,車上加裝自動噴淋係統、氣囊傾(qing) 斜裝置、駕駛員防疲勞提醒等科技,賦能綠色出行,築牢綠色公交發展基礎。

  功能更多元

  創新運營 兼職增收

  從(cong) 常州站公交樞紐發車的1路公交車,停靠在終點站麗(li) 華二村準備回程,一名身著工作服的郵政工作人員抱來一個(ge) 40厘米見方的包裹。

  駕駛員錢俊下車在三聯單上簽字,工作人員拍照留檔,兩(liang) 人交接包裹後將它放在駕駛室的座位旁,不影響其他乘客通行。當公交車回到起始站時,錢俊將它帶下車,交給站務員登記核對,包裹將留在這裏等待郵政的快遞員上門取件。

  帶人又帶貨,是常州公交多元化經營的業(ye) 務之一。

  “公交屬於(yu) 民生事業(ye) ,要最大限度讓利於(yu) 民。但如今很多公交車麵臨(lin) 著客流下滑的情況,收支缺口進一步擴大。”常州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周旭棟表示,公交要發展,靠政府補貼不是唯一出路,從(cong) 2018年開始,常州公交開始探索多元化經營——“油改電”之後,富餘(yu) 出來的加油站及新增的充電樁麵向社會(hui) 服務,增加業(ye) 務收入。

  常州公交還依托線路分布廣、場站多、員工多的特點,先後與(yu) 郵政、順豐(feng) 等快遞公司合作,增加快遞運輸、公交代運郵件等業(ye) 務,有效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派件難題。除了1路車,全市共有55條線路“順路帶貨”。每逢網購旺季,錢俊的部分同事便“變身”快遞員,“兼職”新業(ye) 務。

  “更多立足於(yu) 主業(ye) 優(you) 勢的嚐試正在進行中。”丁瑜透露,常州公交與(yu) 北汽福田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位於(yu) 武進區的車輛保養(yang) 廠進行汽車組裝——對公交公司來說,盤活了資產(chan) ,對北汽福田來說,減少了物流成本、避免了重複建設,一舉(ju) 雙贏。

  目前,常州公交多元化經營每年收入約5000萬(wan) 元,占總營收1.3億(yi) 元的近40%,在不斷縮小收支缺口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惠民服務。

  《人民日報》2023年11月1日4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