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11月6日,習(xi) 近平主席向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hui) 致賀信,鄭重宣示中國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的行動和決(jue) 心,為(wei) 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注入強大正能量。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hui) 製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yu) 相關(guan) 共建國家堅持把科技人文交流作為(wei) 重要根基,把創新平台建設作為(wei) 重要載體(ti) ,把服務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作為(wei) 重要方向,把開放創新生態構建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從(cong) 支持逾萬(wan) 名共建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進行短期工作和交流,到共同建設50多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從(cong) 實施一批“小而美”的合作項目,到建設9個(ge) 跨國技術轉移平台……在各方共同參與(yu) 和推動下,“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機製不斷深化,科研人員往來愈發緊密,科技合作成果日益豐(feng) 碩。截至目前,中國已與(yu) 80多個(ge) 共建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共同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格局,結出實打實、沉甸甸的合作“果實”。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引擎,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唯有加強全球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彌合數字鴻溝,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才能為(wei) 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科技創新作為(wei) 促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關(guan) 鍵力量,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也是各國共同關(guan) 注的重點方向。始終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為(wei) 指引,以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為(wei) 目標,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走深走實,才能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科技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對引領新形勢下國際合作和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前不久,習(xi) 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鄭重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圍繞“推動科技創新”提出一係列務實舉(ju) 措,充分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各國一道為(wei) 解決(jue) 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麵向未來,中方將弘揚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與(yu) 各國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激發創新合作潛能,強化創新夥(huo) 伴關(guan) 係,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各方攜手前行,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實現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就一定能為(wei) 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注入強勁動能。
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chuan) 遞的是希望。唯有自強不息、不懈奮鬥,才能收獲累累果實,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澤萬(wan) 民的長久之功。讓我們(men) 以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hui) 為(wei) 契機,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共建創新之路,同促合作發展,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煥發出時代光彩,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7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