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小鎮與香菇的“雙向”選擇
深秋,走進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洪山塘香菇種植基地,覆蓋著遮陽網的連棟大棚內(nei) ,一棒棒香菇正在努力生長著,一旁的工人有條不紊地將已成熟的香菇摘下。
“敖勒召其鎮是蒙、陝、寧三省交界的一個(ge) 邊城小鎮,是典型的農(nong) 牧業(ye) 結合鎮,常年降水量不多,但農(nong) 業(ye) 總用水量又很多。頻繁大量的用水很容易導致地下水資源采補失衡,所以我們(men) 要大力發展節水農(nong) 業(ye) ,種植耗水少、經濟價(jia) 值高的作物。而食用菌產(chan) 業(ye) 是一個(ge) ‘低耗水、高效益’的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種植香菇是我們(men) 在產(chan) 業(ye) 定位上做的選擇。”鄂托克前旗惠民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格日勒說。
據格日勒介紹,每個(ge) 菌棒用水在10斤左右,一座一畝(mu) 地的大棚1.9萬(wan) 個(ge) 菌棒用水在95立方米左右,而一畝(mu) 玉米用水量最少500立方米。一棚香菇的用水量比一畝(mu) 玉米五分之一的用水量還少,但是產(chan) 值卻是一畝(mu) 玉米的20多倍。
食用菌產(chan) 業(ye) 是循環、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菌棒的原材料基本都是農(nong) 林廢料,產(chan) 菇結束後還可回收還田作肥料,具有不與(yu) 農(nong) 爭(zheng) 時、不與(yu) 糧爭(zheng) 地、不與(yu) 地爭(zheng) 肥的發展優(you) 勢。
“不僅(jin) 僅(jin) 我們(men) 選擇了香菇,香菇也選擇了我們(men) 這裏。大棚內(nei) 配備了聚乙烯恒溫板,用吊扇進行空氣流通,棚外還有智能遮光保溫係統。對處於(yu) ‘養(yang) 菌期’的蘑菇,工人們(men) 時刻觀測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香菇長得很水靈。”格日勒說。
2018年,洪山塘村集體(ti) 開辟出第一塊“實驗田”,種植灰麵香菇,一年下來,收入達到4萬(wan) 元。
香菇的“選擇”讓村裏有了發展產(chan) 業(ye) 的底氣。2019年,洪山塘村進行重新布局規劃,建成養(yang) 菌拱棚4座,購進菌棒6萬(wan) 多棒,配套建成冷藏、烘幹、分揀包裝區等功能區域。
2020年,基地新建菌棒生產(chan) 加工場地2000平方米,引進日生產(chan) 8000棒菌棒的生產(chan) 技術,先期培育菌棒15萬(wan) 棒,接收菌棒購買(mai) 訂單5萬(wan) 棒,注冊(ce) “宏山塘香菇”品牌,香菇種植產(chan) 業(ye) 日漸興(xing) 盛。
2021年,敖勒召其鎮又擴大香菇種植規模,申請專(zhuan) 項資金350餘(yu) 萬(wan) 元實施食用菌深加工項目,同時,又引進生產(chan) 技術,利用“淨水”、“淨氣”的優(you) 勢,在菌棒生產(chan) 上下功夫,讓香菇附加值不斷提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前幾年種玉米,一畝(mu) 地收入也就1500到2000元。我們(men) 種植香菇,平均每個(ge) 菌棒預計到采摘結束可以獲得大概9元的收入,一座大棚不到6個(ge) 月時間,純利潤可達5萬(wan) 元。”
“種植香菇是可複製的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現在的發展路徑是村民種植,公司去跑市場,負責銷售。”格日勒說,香菇主要銷往陝西、寧夏等周邊地區,由於(yu) 品質好,其他省市的客商也紛紛來購買(mai) 。
從(cong) 當初的試驗田“裂變”到如今聲名遠揚的“宏山塘香菇”種植基地,敖勒召其鎮香菇的幾次跳躍,不僅(jin) 讓這個(ge) 村跳出用水之困,還培育出新型產(chan) 業(ye) ,走上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記者 張慧玲 呼布琴 王玉琢 毛鍇彥 郝雪蓮 布音額尼爾樂(l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