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愛國情懷 培養時代新人(深聚焦)
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自強不息、不懈奮鬥。一段時間以來,各級各類學校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推動相關(guan) 內(nei) 容融入各類學科,廣泛組織開展校內(nei) 外實踐活動,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
班級教室的琅琅讀書(shu) 聲,大國工匠的諄諄教誨,各類賽事上的忙碌身影……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涵豐(feng) 富、形式多樣,在潤物無聲中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引導他們(men) 立誌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而讀書(shu) 。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午後暖陽下,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校園洋溢著歡聲笑語。廣場上,從(cong) 貴州遠道而來的FAST天眼反射電板樣品靜靜矗立,一旁是配有精密儀(yi) 器的“科學方艙”。環顧四周,繽紛的壁畫引人注目。從(cong) 科學技術知識到國家建設成就,再到“四史”大事記,彩繪長卷彰顯愛國主題,激勵學生們(men) 刻苦學習(xi) ,努力成長為(wei) 棟梁之材。
“人在天上飛、在海底走,這些過去的想象,如今都陸續變成現實。”五年級教室裏,思政課教師李欣正帶著學生回顧國家科技發展曆程及成就。“偉(wei) 大的事業(ye) 始於(yu) 夢想,同學們(men) 的夢想又是什麽(me) 呢?”李欣話音剛落,小手紛紛舉(ju) 高,在各有特點的答案中,課堂氛圍活躍起來。
“我的夢想是成為(wei) 考古學者,運用先進的技術開展挖掘工作和考古研究。”學生唐美稼說。參觀考古基地、閱讀曆史書(shu) 籍、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談起如何“追夢”,唐美稼很有信心。李欣也鼓勵她,“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你的夢想會(hui) 更遠大、更堅定。”
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首先要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情懷。《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實施綱要》明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豐(feng) 富和優(you) 化課程資源,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感染力。
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將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容融入各類學科,加大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容的比重。與(yu) 此同時,發揮學生主體(ti) 作用,采取互動式、啟發式、交流式教學,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
“好的課堂教學,應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陸建偉(wei) 介紹,該校思政教育一體(ti) 化建設紮實開展,巧用中國科學院豐(feng) 富的育人資源,以愛國主義(yi) 精神為(wei) 主要內(nei) 容開設了多個(ge) 科教融合課程,如新學期院士第一課、與(yu) 航天員麵對麵、“一個(ge) 班研究一個(ge) 所”主題課程等。“通過優(you) 質課程,引導學生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xi) 生活中。”陸建偉(wei) 說。
對此,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大中小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探索建立愛國主義(yi) 教育相關(guan) 課程聯動機製,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確定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點內(nei) 容,采取豐(feng) 富適宜的教學方式,增強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針對性、係統性和親(qin) 和力。
組織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對於(yu) 廣大青少年而言,杭州亞(ya) 運會(hui) 是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浙江大學派出近2000名大學生賽會(hui) 誌願者,他們(men) 穿梭在各大場館,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提供細致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向亞(ya) 洲和全世界展示中國當代青年的風采。
前不久,一場“我手繪我心”校園文化活動在浙大(紫金港校區)體(ti) 育館進行。這裏是承辦杭州亞(ya) 運會(hui) 男子五人製籃球項目比賽的場館。
場館中,浙大賽事誌願者積極踴躍,有的畫出亞(ya) 運吉祥物“江南憶”,展現蘊含其中的良渚古城遺址、西湖、京杭大運河等世界遺產(chan) ,傳(chuan) 遞杭州獨特的曆史人文、自然生態和創新基因;有的聚焦亞(ya) 運場館,彰顯“智能亞(ya) 運”的辦賽理念,數智賦能的“科技範兒(er) ”躍然紙上……一幅幅畫作,展現出新時代浙大青年的自信自強和使命擔當。
“采用繪畫這種暢快自主的方式,我們(men) 表達了對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美好祝福,並通過場館向世界各地的觀眾(zhong) 展示。”場館誌願者、浙大經濟學院本科生林若萱說。
浙大(紫金港校區)體(ti) 育館運行團隊新聞宣傳(chuan) 工作人員柯溢能介紹,學校場館開展喜聞樂(le) 見的校園文化活動,融入愛國主義(yi) 內(nei) 容,讓青年學生通過誌願服務講好亞(ya) 運故事、傳(chuan) 遞中國聲音。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將愛國主義(yi) 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明確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yu) 課外實踐和體(ti) 驗相結合,把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各類主題活動。作為(wei) 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不斷豐(feng) 富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yu) 在學生群體(ti) 中激發愛國熱情。
對國家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愛國主義(yi) 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何引導廣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自覺延續文化基因?“愛國主義(yi) 教育要與(yu) 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第二課堂緊密結合,做到浸潤式的啟發和影響。”華東(dong) 師範大學校團委副書(shu) 記陶婧建議,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曆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資源,抓住關(guan) 鍵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宣講、大合唱、快閃、遊園等活動,在活動中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
拓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校外實踐領域
到歌樂(le) 山烈士墓前緬懷先烈,向革命英雄致敬;在紅岩革命紀念館、八路軍(jun) 重慶辦事處舊址等地觀看珍貴的曆史照片和文物資料,體(ti) 悟紅岩精神的曆史意蘊和時代內(nei) 涵……重慶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國旗班的同學們(men) 走進多個(ge) 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開展“再讀紅岩”主題活動。
“實地學習(xi) 的形式很新穎,大家深受震撼。”2023級新生、國旗班新進隊員段吉勇表示,“我將刻苦訓練,升好每一次旗,守護國旗榮光。”
“拓展豐(feng) 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愛國主義(yi) 精神接受度更高、認同感更強。”指導教師湯程桑表示,與(yu) 社會(hui) 各界加強聯動,為(wei) 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xi) 平台和載體(ti) ,愛國主義(yi) 教育成效不斷鞏固。
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密切與(yu) 城市社區、農(nong) 村、企業(ye) 、部隊、社會(hui) 機構等的聯係,豐(feng) 富拓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校外實踐領域,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
鄭州大學、河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生團隊走進南水北調沿渠兩(liang) 線,感受一渠清水背後的建設成就;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愛店國門學校每到新學期就組織學生代表到祖國邊境,開展“愛界碑,護界碑,擦洗界碑”活動;浙江省長興(xing) 縣呂山鄉(xiang) 中心小學運用本地紅色曆史文化資源,走進老兵驛站,聆聽抗戰故事、參觀革命文物;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教育局,將周邊農(nong) 村納入研學遊線路,結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設計開發了一整套具有愛國主義(yi) 教育特點的研學課程……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ge) 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培養(yang) 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誌、實踐報國之行,全國大中小學通過廣泛開展形式豐(feng) 富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讓廣大學生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的誌向愈加堅定。
(徐安童參與(yu) 采寫(xie) )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