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新區:小小“議事亭” 解憂“大會場”
近日,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民馨家園小區四區內(nei) ,社區、物業(ye) 、居民代表齊聚,共商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選址及投放時間等問題。
“小區老年人較多,腿腳不便,應多考慮實際情況,增設垃圾分類投放點位”“多數老年人對垃圾分類不了解,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存在一定困難”……針對協商議題,居民們(men) 紛紛提出寶貴建議,開拓了社區解決(jue) 問題的思路。
與(yu) 會(hui) 人員協商議事的這一場所,正是稀土高新區民馨路街道景泰路社區今年全新設立的“紅色庭院議事亭”,旨在以“拉家常”的形式,暢通居民溝通渠道、匯集居民意見建議,激活其參與(yu) 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並將其打造成為(wei) 聚集群眾(zhong) 智慧、解決(jue) 居民問題的“打卡地”。
景泰路社區下轄兩(liang) 個(ge) 石拐區棚戶改造安置小區,90%的居民是由原石拐區各煤礦的工人及家屬組成,常住人口以兒(er) 童和老年人居多。
今年以來,景泰路社區以破解力量不足、條塊協同乏力等難題為(wei) 重點,堅持黨(dang) 建引領、多元參與(yu) 、資源整合,分別在兩(liang) 個(ge) 小區搭建“紅色庭院議事亭”協商議事平台,聽民聲、聚民智、尋良方、謀良策,使之成為(wei) 聯係群眾(zhong) 的新紐帶、服務群眾(zhong) 的新橋梁、協商議事的新路徑,實現為(wei) 民服務與(yu) 基層治理的有效銜接。
與(yu) 此同時,景泰路社區整合黨(dang) 員、物管會(hui) 、物業(ye) 、樓棟長、誌願者等資源,對小區樓棟進行包聯,實現“組織進樓、服務進戶”,使各類管理服務在小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動態延伸、全麵覆蓋,推動“協商議事”落地落實。
“紅色庭院議事亭”作為(wei) 基層議事平台,如何提高群眾(zhong) 的認可度和參與(yu) 度?
連月來,景泰路社區在實踐中探索出收集訴求、需求確認、召開會(hui) 議、明確方案、組織實施、成果公示、滿意度測評的協商議事“七步法”,充分保障群眾(zhong) 的知情權、參與(yu) 權、表達權、監督權。
由網格員、黨(dang) 員、樓棟長、居民代表等組成“民意收集團”,在線下收集問題訴求並建立台賬;由社區黨(dang) 委牽頭,整合居民力量,建立“1+N”議事征集機製,聚焦居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關(guan) 注關(guan) 切的民生保障問題、矛盾糾紛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等,運用微信群、QQ群等線上渠道,豐(feng) 富征集途徑。收集問題匯總後,利用議事亭固定日、居民議事會(hui) 議、居民代表會(hui) 議、物業(ye) 聯席會(hui) 議等,將“議題”論起來,及時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
在日常走訪中,景泰路社區專(zhuan) 職網格員從(cong) 居民處了解到,小區內(nei) 閑置的核酸采樣亭既占用了道路也占用了活動空間。經過民主協商,居民們(men) 給出了“金點子”,決(jue) 定把核酸采樣亭改造為(wei) 黨(dang) 群服務站的延伸點、微陣地,並賦予它“新角色”——學雷鋒誌願服務點。核酸采樣亭改造後,吸引了眾(zhong) 多熱心居民、物管會(hui) 成員和黨(dang) 員誌願者前來輪流坐班。
目前,景泰路社區已召集相關(guan) 單位通過協商議事會(hui) 議,解決(jue) 了民馨家園四區居民樓下水道常年堵塞導致汙水外溢,小區健身活動場地缺乏,民馨家園六區商業(ye) 網點變電箱損壞導致大規模停電以及違規搭建、飛線充電等20餘(yu) 項與(yu) 居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men) 將積極探索形成具有社區特色的議事協商品牌,聚焦群眾(zhong) 關(guan) 切熱點、痛點難點,在‘紅色庭院議事亭’中‘商’通社區治理阻點,‘協’出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進一步提升‘紅色庭院議事亭’在居民中的知曉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景泰路社區書(shu) 記孫素梅說。(記者 劉向平 稀土高新區新聞中心記者 賈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