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長三角一體化這五年:共繪高質量發展“同心圓”

發布時間:2023-12-07 10:57:00來源: 人民網

  波平如鏡,“橋”見江南。地處上海青浦和江蘇吳江交界的元蕩上數橋飛架,它們(men) 是“水鄉(xiang) 客廳”的風景,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澎湃的律動。

  3年前,585.7米長的元蕩慢行橋(大型景觀步行橋)落成,另一座元蕩交通橋(公路橋)也隨著兩(liang) 地之間打通的斷頭路工程同期通車;今年6月底,在元蕩湖的中心,滬蘇湖鐵路青浦特大橋(鐵路橋)成功合龍,“軌道上的示範區”正呼嘯而來。

  不止交通建設領域,示範區自2019年11月揭牌以來,通過規劃一張圖、環保一把尺、治理一盤棋等,用心打造著“區域一體(ti) 化的樣板間”。

  11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時指出,要增強一體(ti) 化意識,堅持一盤棋思想,加大製度和體(ti) 製機製創新力度,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實現更大突破。

  5年來,從(cong) 2413平方公裏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到35.8萬(wan) 平方公裏的長三角,硬件聯通和機製協同雙輪驅動,盆景放大成為(wei) 風景,三省一市共同繪就了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同心圓”。

  水陸並進,交通網越織越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各類交通網絡基礎設施標準跨區域銜接,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坐11號線上班,20分鍾就能到公司了,車次每5分鍾一班。”90後小夥(huo) 李淮從(cong) 上海第二工業(ye) 大學畢業(ye) 後,就職於(yu) 上汽大眾(zhong) ,選擇在蘇州昆山買(mai) 房定居,每天往返於(yu) 滬昆之間,雙城生活甚為(wei) 便利。

  李淮所說的11號線,指的是上海與(yu) 蘇州的“雙11”地鐵——今年6月,上海地鐵11號線和蘇州軌交11號線在昆山花橋站牽手。地鐵跨省無縫對接,連起了兩(liang) 座城市市中心,這在國內(nei) 還是首次。

  今年以來,兩(liang) 地交通利好的消息接踵而至。就在12月2日,又有2條連接上海與(yu) 昆山的道路實現“雙貫通”。這也意味著蘇州地區首批列入《長三角地區打通省際斷頭路合作框架協議》中的6條蘇州與(yu) 上海之間的“斷頭路”實現全部貫通。

  過去5年,安徽省也在持續開展省際待貫通路段專(zhuan) 項行動,省際“斷頭路”基本消除,省際高速通道加密擴容,並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費站28個(ge) 。

  家住安徽省歙縣南屏村的汪金龍已經嚐到交通改善的甜頭。過去主要受製於(yu) 山路交通的不便,他的土特產(chan) 生意難以做大。2022年年底,家門口的黃千高速(黃山—千島湖)通了車,100公裏長的“皖浙1號風景道”迎來了拓寬提升。夏天枇杷成熟時,他一邊忙著把網友線上訂的貨用快遞發走,另一邊,“滬”“蘇”“浙”車牌的遊客在返程時,也總要往後備廂裏放上一筐枇杷。

  “軌道上的長三角”漸行漸近——南沿江高鐵已於(yu) 今年9月開通,待北沿江高鐵建成,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間又將形成一條快速新通道。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三角軌道交通運輸服務將覆蓋80%城區常住人口5萬(wan) 人以上的城鎮。

  如今,三省一市的互聯互通已從(cong) “接通血管”逐步升級到“打通經脈”。與(yu) 此同時,伴隨陸上時空距離的全麵拉近,水運一體(ti) 化也讓長三角通江達海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12月1日,常州港錄安洲碼頭,400輛新能源汽車依次裝箱,通過“水水中轉”方式駁載至上海港出海。承運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程韜介紹,不同於(yu) 以前從(cong) 上海港裝箱出發需要提前申報、排隊等審批,現在直接在常州港就能審批,貨物一到上海就接轉大船,能節省7天時間,每標箱可節約運費1500元左右,降幅達20%。這是今年9月滬蘇水域交通組織一體(ti) 化帶來的便利。

  事實上,上海港與(yu) 長三角江海港口的聯動日益頻繁。奇瑞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同樣不用轉關(guan) 申報,從(cong) 安徽蕪湖港經由上海洋山港遠渡重洋。上海港還與(yu) 連雲(yun) 港港合資成立互連集裝箱公司,推出了“連申快航”,集裝箱通過搭乘這種類似於(yu) “港際巴士”的中轉支線,過境連雲(yun) 港出口或鐵運來的貨物周轉至上海出口。

  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進一步提升能級,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正加速崛起。

  跨區銜接,服務圈便利共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循序漸進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分類推進各領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對2.37億(yi) 名長三角居民而言,一體(ti) 化發展最為(wei) 直接的體(ti) 驗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質化”,遍及交通、醫療、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領域。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人流往來頻密,異地就醫司空見慣。1個(ge) 月前,上海居民於(yu) 女士在浙江嘉善突發身體(ti) 不適,被送到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經診斷後入院治療。住院期間,共產(chan) 生醫療費37921.47元。出院時,於(yu) 女士用醫保碼實現了異地就醫醫保費用實時結算——醫保基金報銷32404.12元,個(ge) 人支付5517.35元。“不用跑來跑去折騰,也不用先墊付再報銷。”親(qin) 身經曆過之後,於(yu) 女士由衷地為(wei) 這樣的惠民舉(ju) 措點讚。

  現如今,長三角41座城市的1.5萬(wan) 多家醫療機構,均已實現了跨省直接結算。今年年初,示範區還推進首批試點“信用跨區域”的醫療場景,居民在試點醫院憑借自己的授信額度,就可以“先診治,後繳費”。

  不僅(jin) 如此,嘉善縣醫保局還與(yu) 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兩(liang) 地的醫保部門共商,突破了以往跨省零售藥店無法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政策壁壘。目前,示範區範圍內(nei) 共有817家定點零售藥店開通了跨省直接結算服務。

  公共服務的同城化在養(yang) 老領域的表現也愈加凸顯。長三角一批異地養(yang) 老機構的問世,讓養(yang) 老資源進入了共享模式,越來越多的“銀發族”享受到了協同發展帶來的幸福感。這兩(liang) 天,江蘇宜興(xing) 市九如城頤養(yang) 中心登記入住的老人絡繹不絕,上海老人徐德馨已是第二次來此旅居養(yang) 老了。

  “宜興(xing) 是長壽之鄉(xiang) ,是我們(men) 理想的養(yang) 老福地。”吸引徐德馨的,除了有適老化的旅居套房和科學設計的營養(yang) 套餐,還有專(zhuan) 業(ye) 醫護人員提供養(yang) 老照護、健康管理等醫養(yang) 服務。

  時間回到2021年10月,長三角養(yang) 老服務一體(ti) 化發展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在宜興(xing) 市舉(ju) 行。會(hui) 上,江蘇宜興(xing) 、浙江長興(xing) 、安徽廣德三地簽署協議,成立全國首個(ge) 跨省縣域幸福養(yang) 老示範標杆區。像九如城頤養(yang) 中心這樣的熱鬧場景如今已是常態,今年以來,頤養(yang) 中心已服務旅居老人超1萬(wan) 人次。

  “長三角區域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人脈相連,為(wei) 區域養(yang) 老服務融合奠定了文化基礎。”九如城頤養(yang) 中心負責人楊維見證了宜興(xing) 在2020年入圍首批長三角異地養(yang) 老機構後的變化,“除了散客,不少老人還會(hui) ‘抱團’前來,往往一住就是小半個(ge) 月。”

  在楊維看來,醫保異地結算、交通卡區域通用等公共服務的貼心,讓“候鳥”幸福養(yang) 老、品質養(yang) 老照進現實並漸受追捧。

  據了解,長三角“一網通辦”2019年5月上線以來,蘇滬浙皖同向發力,先後上線148項服務,突破行政區劃限製的創新舉(ju) 措次第湧現。

  園區共建,產(chan) 業(ye) 鏈互補共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推進跨區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動產(chan) 業(ye) 跨區域轉移和生產(chan) 要素合理配置,使長三角真正成為(wei) 區域發展共同體(ti) 。

  5年來,上海產(chan) 業(ye) 有序轉向蘇浙皖,江浙產(chan) 業(ye) 亦有序向安徽轉移,四地產(chan) 業(ye) 協同日趨加強,安徽無疑成為(wei) 承接長三角產(chan) 業(ye) 轉移的最大受益者。

  地跨滬浙兩(liang) 地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由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張江金山園、張江平湖園共建而成,總規劃麵積87平方公裏,浙江平湖市境內(nei) 45平方公裏,上海金山區境內(nei) 42平方公裏,目前探索形成了“一城兩(liang) 園、雙層架構、深度融合、市場開發”的協同發展機製。

  再拿安徽宣城來說,過去在長三角的經濟版圖中並不顯眼,當下則已成為(wei) 滬蘇浙產(chan) 業(ye) “西移”第一站。宣城市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3年10月底,宣城經開區共簽約億(yi) 元以上項目278個(ge) ,江浙滬地區項目占比過半,其中浙江地區項目占21%,上海地區項目占19%,江蘇地區項目占15%。

  最近,江蘇南京江寧區的“小巨人”企業(ye) 騰亞(ya) 精工在安徽馬鞍山博望區建設的新廠房正式啟用了。12.8萬(wan) 平方米的現代化工廠裏,衝(chong) 壓件和機加工件生產(chan) 線開足馬力生產(chan) 。“我們(men) 9月份開始將生產(chan) 線遷往博望區,11月份調試到位,這裏的產(chan) 能比原來有了大幅提升!”騰亞(ya) 集團總經理孫德斌說。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推動跨區域產(chan) 城融合發展”。2021年7月,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hui) 正式掛牌。孫德斌說,彼時,公司就籌劃將研發和銷售崗留在南京,將生產(chan) 基地遷往與(yu) 江寧接壤的博望,“這是我們(men) 的一次生產(chan) 力布局的調整”。

  省際毗鄰的安徽滁州南譙區與(yu) 南京浦口區,也因產(chan) 業(ye) 聯動越走越近。今年6月,兩(liang) 區啟動探索“生產(chan) 在南譙,研發在浦口”的合作模式。近年來,浦口—南譙跨界一體(ti) 化合作示範區通過共建、共享和科技支撐模式招引落地項目48個(ge) ,總投資436億(yi) 元。

  “我們(men) 建立了交流會(hui) 商、信息共享機製,並探索建立招商一體(ti) 化機製。”浦口高新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雙方緊盯長三角重點區域招大引強,目前落戶該合作示範區的項目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高達75%。

  五年奮進路,共繪“同心圓”。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是一篇大文章,統籌好硬件聯通和機製協同需要“軟硬”兼施,久久為(wei) 功。在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ti) 的道路上,滬蘇浙皖並肩攜手,使命如磐。

  “深化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促進跨區域園區合作。”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明確,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推進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攜手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趙登岩、顧姝姝、康夢琦、胡雨鬆、張玉峰、王繼亮、張瀚天)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