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冬閑不冬歇 農田建設忙

發布時間:2023-12-11 15:31: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加快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冬季時節,內(nei) 蒙古各地冬閑不冬歇,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優(you) 化改造農(nong) 田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有力保障“北疆糧倉(cang) ”更加充盈。

  12月5日,記者來到通遼市科左後旗查日蘇鎮寶力特格爾嘎查,看到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挖掘溝渠、平整地塊……大型機械來回穿梭,工人揮鍬鏟土幹得火熱,一條條筆直的機耕道,一塊塊整齊的田塊已初見雛形。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之後,農(nong) 戶全程可以用機械化種植,更加方便高效,而且每畝(mu) 地的產(chan) 量也增加了。農(nong) 戶不僅(jin) 種植積極性提高,他們(men) 對糧食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也更有信心了。”科左後旗農(nong) 牧局工作人員劉繼斯說。

  近年來,通遼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近1200萬(wan) 畝(mu) ,其中高效節水高標準農(nong) 田607萬(wan) 畝(mu) ,年節約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6億(yi) 立方米以上。帶動實現糧食大幅增產(chan) ,破解了產(chan) 糧又缺水的矛盾,切實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加快了農(nong) 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

  近日,在興(xing) 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巴彥哈拉嘎查的2023年科右中旗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四標段施工現場,工人們(men) 正忙著進行機電設備安裝作業(ye) 。

  “該標段工程建設規模為(wei) 5600畝(mu) ,從(cong) 8月底開始施工,目前主體(ti) 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水泵、井房的安裝。項目建成後,預計每畝(mu) 地可增產(chan) 200到300公斤,幹旱年頭也可以充分灌溉。”內(nei) 蒙古天美生態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監理工程師趙福順介紹,項目的建成將有效改善農(nong) 田機械耕作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進一步增強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規模經營、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創造有利條件。

  截至目前,興(xing) 安盟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730萬(wan) 畝(mu) ,在建91萬(wan) 畝(mu) 。

  連日來,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烏(wu) 丹鎮五道窩鋪村,挖掘機轟鳴不停,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平整土地、開挖溝渠,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有序推進。

  “去年我們(men) 村建設14444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今年鎮裏又給我們(men) 爭(zheng) 取了18000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這樣一來,我們(men) 全村的‘坡改梯’已經全部覆蓋。項目完工後,便於(yu) 水土保持,有利於(yu) 機械化作業(ye) ,每畝(mu) 能增收400元左右。”五道窩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永臣說道。

  高標準農(nong) 田,一頭連著千家萬(wan) 戶,一頭連著糧食安全。赤峰市在推進農(nong) 田水利工作的同時,積極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水平。截至目前,赤峰市累計落實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任務349.15萬(wan) 畝(mu) ,2023年預計糧食產(chan) 量達到132億(yi) 斤以上。

  “今年,我旗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麵積15萬(wan) 畝(mu) ,我們(men) 利用秋收後、春播前的空閑時間,正在抓緊田間施工。旗政府出台了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辦法,從(cong) 項目規劃設計到建後管護都有一套完整的體(ti) 係。”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耕地質量保護中心副主任許敏介紹。

  “過去,村裏的土地高低不平,道路也不暢通,非常製約大型農(nong) 業(ye) 機械作業(ye) ,通過這次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村1萬(wan) 餘(yu) 畝(mu) 土地將成為(wei) 田成塊、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nong) 田,既可以助力村民增產(chan) 增收,又可以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巴彥淖爾市蠻會(hui) 鎮公益渠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振國看著眼前的大型機械施工場景激動地說。

  蠻會(hui) 鎮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是巴彥淖爾市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的縮影,該市針對河套灌區耕地碎片化、鹽堿化、地力等級低的實際,創新實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整治模式(打破農(nong) 戶的承包界、打破雜亂(luan) 的地塊界、打破混亂(luan) 的渠溝路布局;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統一平整土地、統一建設水利工程、統一營造防護林;將耕地重新分配),大力推行“一戶一田製”管理模式,竣工驗收後明確運行管護主體(ti) ,建管並重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2023年,全市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任務93萬(wan) 畝(mu) ,預計年底全部完工。

  (綜合記者 李佳雨 高敏娜 王塔娜 圖古斯畢力格 綜合報道)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