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的豐收答卷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確保平時產(chan) 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
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是今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13908.2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斤,增長1.3%,全年糧食產(chan) 量再創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今年糧食豐(feng) 收來之不易。我們(men) 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dong) 北局地嚴(yan) 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等災害影響,全年糧食生產(chan) 再獲豐(feng) 收,為(wei)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豐(feng) 補歉,以秋補夏,實現抗災奪豐(feng) 收
糧食安全牽動人心。今年,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糧食生產(chan) 為(wei) 什麽(me) 還能奪得豐(feng) 收?
“總的看,麵上的增產(chan) 有效彌補了點上的損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分析糧食生產(chan) 形勢時表示,今年局部地區農(nong) 業(ye) 受災的確較重,但從(cong) 全國糧食主產(chan) 區來看,降水普遍較多,土壤墒情好,雨熱同期同至,以豐(feng) 補歉,以秋補夏,全年綜合算大賬,糧食產(chan) 量繼續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來之不易的豐(feng) 收答卷,是政策好、科技強、人努力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龍口奪糧”“蟲口奪糧”,糧食生產(chan) 闖關(guan) 奪隘。
“抗災奪豐(feng) 收,今年下了大力氣。”對黑龍江省尚誌市老街基鄉(xiang) 龍王廟村村民趙繼續來說,到手的產(chan) 量是全力以赴幹出來的,“鄉(xiang) 裏及時組織排水、噴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今年河南夏收遭遇“爛場雨”,廣大黨(dang) 員幹部與(yu) 農(nong) 民一起奮戰田間,搶收、搶烘、搶晾。21.6萬(wan) 多台收割機爭(zheng) 分奪秒搶收小麥,5天時間就搶收小麥4023萬(wan) 畝(mu) 。
麵對多年未遇的洪澇災害,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采取超常規舉(ju) 措,累計組織2310支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搶排積水超過1300萬(wan) 畝(mu) 次。
應對局地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中央財政及時下達各項防汛救災資金,中國人民銀行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額度,2270多支農(nong) 機作業(ye) 應急服務隊馳援一線。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凝心聚力,一項項超常規舉(ju) 措落實落細,匯成抗災減災合力,糧食豐(feng) 收的籬笆越紮越牢。
——穩麵積、穩政策,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麵積是產(chan) 量的“鐵盤”。
湖南省東(dong) 安縣,減“單”增“雙”,晚稻播種麵積達到26.97萬(wan) 畝(mu) ,比上年增加6500多畝(mu) 。甘肅省華亭市甘河村,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喜獲豐(feng) 收。“今年我們(men) 整治500畝(mu) 撂荒地,大夥(huo) 統一管理、合作經營,嚐到了多打糧的甜頭,明年還接著幹!”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梁偉(wei) 說。
穩政策,讓糧農(nong) 吃上了“定心丸”。今年,國家繼續健全價(jia) 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ti) ”政策體(ti) 係,實施夏糧“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下達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100億(yi) 元……一項項真金白銀的政策舉(ju) 措,穩定了糧農(nong) 種植預期,增強了種糧信心。
從(cong) 主產(chan) 區、主銷區到產(chan) 銷平衡區,壓實責任,落實種地麵積。
今年,夏糧種植麵積3.99億(yi) 畝(mu) ,與(yu) 上年持平略增。全國秋糧麵積連續第四年增加,達到13.1億(yi) 畝(mu) ,比上年增加700多萬(wan) 畝(mu) ,為(wei) 奪取全年糧食豐(feng) 收奠定了基礎。
——提單產(chan) 、增密度,深挖產(chan) 出潛力。
單產(chan) 是產(chan) 量的“定盤星”。
中原糧倉(cang) ,玉米合理密植出效益。今年以來,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在河南省16個(ge) 縣進行推廣,推動玉米種植密度由畝(mu) 均4200株提升到5000—6000株。
“玉米密植株數增加,畝(mu) 均達到6000多株,水肥一體(ti) 化營養(yang) 跟上,畝(mu) 產(chan) 上了1000公斤!”河南省舞陽縣薑店鄉(xiang) 大王村田園先鋒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王朝鎖說。今年以來,舞陽縣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推廣關(guan) 鍵技術和示範帶動,全縣整建製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16萬(wan) 畝(mu) 。
東(dong) 北黑土地,大豆搖鈴遍地金。黑龍江省今年推廣大豆大壟密植栽培技術麵積1913.7萬(wan) 畝(mu) ,開展不同葉麵肥組合多元化施肥技術等試驗示範,集成高新技術提升大豆單產(chan) 。
黑龍江省北安市是全國大豆單產(chan) 提升整建製推進縣市之一,也是2023年全國綠色大豆高產(chan) 高效示範縣。“今年合作社選用了高蛋白高產(chan) 大豆品種,在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指導下,單產(chan) 全麵提升,畝(mu) 產(chan) 達到473斤,蛋白含量超過40%。”北安市宇新現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王福貴說。
今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把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作為(wei) 糧食生產(chan) 頭號工程,以100個(ge) 大豆大縣、200個(ge) 玉米大縣整建製示範帶動,主推密植技術模式,集成配套各類資源措施,精準管控各生產(chan) 環節,提高關(guan) 鍵措施到位率,取得明顯成效。調查顯示,重點縣大豆密度每畝(mu) 增加800—1000株,每畝(mu) 增產(chan) 30—50斤;玉米密度每畝(mu) 增加500—800株,每畝(mu) 增產(chan) 150—300斤。專(zhuan) 家測算,300個(ge) 重點縣單產(chan) 提升對糧食豐(feng) 收的貢獻率達到73%。
“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大國糧倉(cang) 根基牢
保障糧食安全,提升糧食產(chan) 能是首要任務。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各地區各部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優(you) 良品種選育推廣,加強農(nong) 機研發應用,聚焦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製“五良”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在關(guan) 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和集成運用,把試驗田產(chan) 量轉化為(wei) 大田產(chan) 量。
來之不易的豐(feng) 收答卷,是不斷夯實的糧食產(chan) 能基礎,是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硬支撐。
——保數量、提質量,“飯碗田”更有勁。
城西村位於(yu) 山東(dong) 省禹城市“噸半糧”的核心區,全村2300畝(mu) 土地實現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覆蓋。“建水利設施、施有機肥,得益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今年玉米大豐(feng) 收,畝(mu) 產(chan) 達1700多斤。”城西村種糧大戶劉興(xing) 平說。2019年以來,禹城市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31.5萬(wan) 畝(mu) ,項目區耕地質量提升,促糧食畝(mu) 均增產(chan) 10%以上。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加快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推進黑土地保護,加強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為(wei)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了基礎支撐。
目前,我國耕地質量進入持續改善、總體(ti) 向好階段,糧食產(chan) 能基礎更加牢固。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穩定保障了1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糧食產(chan) 能。
——攥牢中國種,多打糧,打好糧。
“新品種長出新‘豐(feng) ’景,新品種高產(chan) 穩產(chan) ,畝(mu) 產(chan) 量1400斤,較去年增產(chan) 5%。”江蘇省句容市後白鎮道兵家庭農(nong) 場水稻種植基地裏,運糧車來回奔忙,剛收下的水稻裝車運往市場。“今年我們(men) 種的‘豐(feng) 良優(you) 900’‘南粳5718’新品種,外觀好、食味佳,成為(wei) 市場主推品種。”農(nong) 場負責人周帥蠻自豪。
農(nong) 以種為(wei) 先,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chan) 方麵具有十分關(guan) 鍵的作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紮實推進。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在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中的貢獻率超過45%,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今年重點推廣高油高產(chan) 大豆品種,大豆品質明顯提升,大豆品種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
——科技支撐,種地挑上“金扁擔”。
“農(nong) 業(ye) 機械化是今年糧食豐(feng) 收的強大底氣。”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東(dong) 風鎮臨(lin) 河村農(nong) 機手趙寶山說,“大型收割機馬力足,車進地,豆稈放倒,黃澄澄的豆粒隨即產(chan) 出,一台車一天能作業(ye) 五六百畝(mu) 地。”今年海倫(lun) 市200馬力以上大型農(nong) 機設備有2000餘(yu) 台,機械化率達到98.34%。
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根本出路在科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cong) 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從(cong) 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為(wei) 發展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注入新動能。
從(cong) “滿足量”到“提升質”,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躍升
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xing) 主動權。
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ang) 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產(chan) 量產(chan) 能一起抓、數量質量一起抓、生產(chan) 生態一起抓,加快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推動糧食生產(chan)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不斷提高。
來之不易的豐(feng) 收答卷,是加快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推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成果。
——強服務,帶著農(nong) 民幹,幫著農(nong) 民賺。
“今年秋糧統一耕種,每畝(mu) 地可增產(chan) 100斤玉米,加上托管省下來的120元,一畝(mu) 地增收300多元。”河南省獲嘉縣位莊鄉(xiang) 後魚池村村民張新虎嚐到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的甜頭。
獲嘉縣是河南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試點縣,當地發展“服務組織+種地大戶+農(nong) 戶”的土地托管模式。“種糧有補貼,從(cong) 一家一戶到一站式組團托管,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享受全程托管服務。”利農(nong) 合作社負責人周傑偉(wei) 說。
經營體(ti) 係強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特征之一。截至9月底,全國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分別超過222萬(wan) 、400萬(wan) 個(ge) 。超過107萬(wan) 個(ge)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成為(wei) 農(nong) 民貼心“田保姆”,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9100多萬(wan) 戶,覆蓋超19.7億(yi) 畝(mu) 次。
——綠色興(xing) 農(nong) ,質量興(xing) 農(nong) ,建設高質量供給體(ti) 係。
“稻蟹綜合種養(yang) 一田雙收,生態稻米成了綠色食品,好糧賣上了好價(jia) 錢。”安徽省利辛縣程家集鎮寇氏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寇雲(yun) 華說,“俺的家庭農(nong) 場500畝(mu) 稻蟹共作基地,今年又迎來了豐(feng) 收,產(chan) 出的優(you) 質生態大米每斤8元,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利辛縣發展稻蟹共作1.6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近億(yi) 元,當地生產(chan) 的綠色有機產(chan) 品已經初具規模。
質量興(xing) 農(nong) ,綠色優(you) 質產(chan) 品越來越多。品牌強農(nong) ,好口碑產(chan) 品越來越受歡迎。我國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占比達到12%,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為(wei) 97.6%。
糧食生產(chan) 從(cong) 高產(chan) 向“優(you) 質、高效”升級,農(nong) 業(ye) 發展動能更強勁。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說,“看長遠,我國的糧食生產(chan) 從(cong) ‘夠不夠’向‘好不好’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糧食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糧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江西省吉安縣敖城鎮偉(wei) 鳳糧食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稻穀烘幹房,5台烘幹機正加緊作業(ye) ,濕稻穀很快就變成了優(you) 質原糧。村民黃宏江說,“稻子收完直接運到烘幹房車間,不用再晾曬穀子,省事又省心。”目前,吉安縣共建有16家烘幹廠,糧食產(chan) 地烘幹能力達65%以上。
看全國,延鏈、補鏈、壯鏈、強鏈,田間連車間,農(nong) 產(chan) 品正發生華麗(li) “變身”。糧食產(chan) 業(ye) 加速升級,傳(chuan) 統成品糧加工行業(ye) 產(chan) 值占比下降,糧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業(ye) 產(chan) 值增幅不斷提升,糧食產(chan) 能變成加工優(you) 勢。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帶動創建了一大批省、市、縣級產(chan) 業(ye) 園,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快步告別“原字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新征程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wei) 首要任務,提升糧食產(chan) 能,完善糧食產(chan) 業(ye) 鏈,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chan) 新突破。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2日 0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