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高質效化解矛盾糾紛

發布時間:2023-12-21 11:09:00來源: 重慶日報網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發端於(yu) 浙江的“楓橋經驗”,當前正在被全國各地廣泛借鑒運用。

  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市委各巡回督導組與(yu) 被督導區縣同題推進基層治理,通過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製,充分發動群眾(zhong) 、組織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解決(jue) 群眾(zhong) 自己的事情,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促進基層安寧和諧。

  涪陵區

  “解憂茶話室”,善解鄰裏煩心事

  “何書(shu) 記,明瑜國際小區13-3的業(ye) 主又來反映樓上下水管道漏水,要求賠償(chang) 。我們(men) 解決(jue) 不了,希望社區出麵調解。”前不久,涪陵區敦仁街道清溪溝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何建君接到物業(ye) 服務企業(ye) 下沉網格工作人員的求助電話。樓上鄰居姓王,60歲左右。樓下鄰居姓李,40歲左右。樓上樓下平時相安無事,因為(wei) 下水道堵塞一直沒有得到解決(jue) ,兩(liang) 人時不時發生口角。在摸清實情後,何建君將業(ye) 主雙方請到社區“解憂茶話室”。

  兩(liang) 杯茶水,幾句暖心的話,在街道包聯網格指導員、社區幹部、物業(ye) 服務企業(ye) 工作人員、微網格長(樓棟長)的共同努力下,雙方就賠償(chang) 達成一致意見。

  目前,在敦仁街道,像這樣調處糾紛的“解憂茶話室”一共有17個(ge) 。第二批主題教育中,涪陵區落實市委巡回督導十四組“以自治促善治、以善治促發展”要求,在督導組悉心指導下,著力抓點帶麵、舉(ju) 一反三,切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深入實施“黨(dang) 建紮樁·治理結網”黨(dang) 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紮實推進“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ti) 係,充分發揮網格“探頭”“前哨”作用,實現“網格發現、分級轉辦、響應處置、核查反饋、考核評價(jia) 、事件歸檔”六步閉環管理,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沙坪壩區

  “和順茶館”聊天,推倒心中那堵牆

  最近,在沙坪壩區回龍壩鎮“和順茶館”,劉家五兄妹握手言和,就80歲的母親(qin) 的贍養(yang) 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老人家住回龍壩鎮聚龍城社區。此前,因老人的贍養(yang) 問題,劉家五兄妹之間發生糾紛,甚至出現肢體(ti) 衝(chong) 突,於(yu) 是一家人來到“和順茶館”求助。

  當天,一支由行政調解、鄉(xiang) 賢調解、司法調解等組成的“和順調解員”齊聚“和順茶館”,從(cong) 法律、倫(lun) 理、親(qin) 情等多個(ge) 層麵與(yu) 五兄妹交流談心,並結合典型案例釋法說理,通過親(qin) 情感化、情理勸導,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兄妹之間的隔閡得以消除。

  這個(ge) “和順茶館”,除了喝茶聊天,還融合了各職能部門下沉社區的十幾項功能,如政策宣講、糾紛調解、法律谘詢……這是沙坪壩區不斷探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打造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品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委巡回督導五組堅持嚴(yan) 督實導,與(yu) 沙坪壩區同題共答,在基層治理中聚焦群眾(zhong) 需求和訴求,指導沙坪壩區迭代升級“和順茶館”,創新“群眾(zhong) 點單”+“茶館跑單”特色解紛工作法,建立領導幹部帶頭“坐館”的機製,參與(yu) 每周網格民情分析會(hui) 、每月“百姓議事會(hui) ”等。

  主題教育中,沙坪壩區通過“和順茶館”、紅岩市民綜合調解站等基層治理綜合體(ti) ,現場接待解決(jue) 群眾(zhong) 身邊事136件,開展群眾(zhong) 自治活動365場次,解決(jue) 群眾(zhong) 問題264個(ge) 。

  北碚區

  多方“大聯調”,息事又寧人

  近日,在北碚區公安分局水土派出所的“駐所調解室”,家住水土街道的但然(化名),與(yu) 家屬就多達200萬(wan) 元的遺產(chan) 分配及贍養(yang) 老人問題達成《人民調解協議》。

  問題的圓滿解決(jue) ,得益於(yu) 當地采取“大聯調”模式:派出所民警說明法理、引導疏導,社區幹部人熟地熟、動之以情,北碚區人民法院訴調中心法官就財產(chan) 分割的法律條文、判決(jue) 依據等現場答疑。

  “駐所調解室”是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為(wei) 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製,將基層鎮街的人民調解組織入駐公安派出所並設置“駐所調解室”,讓人民調解與(yu) 公安機關(guan) 行政調解進行有效銜接。

  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市委巡回督導十六組在調研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發現,基層派出所在某些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矛盾糾紛化解中存在著“短板”,於(yu) 是積極聯係協調市級相關(guan) 部門精準指導。經督導十六組,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門和北碚區同題共答,北碚在市級“駐所調解室”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創新推進了“大聯調”工作模式,即公安機關(guan) 、司法行政機關(guan) 在聯合鎮街、村(居)委會(hui) 外,還加入專(zhuan) 業(ye) 人士等多方力量參與(yu) 人民調解工作。同時,為(wei) 加強調解的專(zhuan) 業(ye) 性,在市、區範圍內(nei) 匯集黨(dang) 政機關(guan) 、資深法官、律師、專(zhuan) 業(ye) 調委會(hui) 等社會(hui) 力量形成“調解資源庫”,建立訴訟對接平台,使調解過程和結果更加讓人信服。

  截至目前,在市委巡回督導十六組指導下,市級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市級相關(guan) 行業(ye) 專(zhuan) 家與(yu) 北碚區上下聯動,在北碚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17個(ge) “駐所調解室”。第二批主題教育期間,“駐所調解室”成功調解民事案件368件、調解協議涉及金額328萬(wan) 元,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以上,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節約訴訟成本近100萬(wan) 元。

  奉節縣

  “四員四進” 化解基層“老大難”

  前段時間,奉節縣委政法委、長安土家族鄉(xiang) 政府通過“四員四進”治理模式,經多次與(yu) 企業(ye) 負責人溝通協商、登門拜訪老幹部、召開三方協調會(hui) 、社區群眾(zhong) 會(hui) ,讓奉節縣長安鄉(xiang) 八角村與(yu) 巫山縣蓮花塘水電站改擴建用地矛盾糾紛遺留問題得到解決(jue) 。

  “四員四進”是指“治理指導員進村、政法特派員進場、社區網格員進群、文明積分員進戶”。該治理模式是第二批主題教育期間,市委巡回督導五組與(yu) 奉節縣堅持問題共同研究、共同化解、共同銷號,創新探索的基層治理方式。

  目前,全縣聘請382名部門領導幹部作為(wei) 治理指導員,按戶籍地或曾工作地對口聯係33個(ge) 鄉(xiang) 鎮(街道)392個(ge) 村(社區),實行包村指導;以鄉(xiang) 鎮為(wei) 片區從(cong) 政法單位選派198名政法特派員,與(yu) 轄區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聯動,實行包片負責;配齊“1+3+N”網格力量,分級建群、戶戶進群,組織2069名專(zhuan) 兼職網格員“進圈入群”,實行網上網下協同治理;以村社為(wei) 單元,選聘392名有熱情、有公心、有威信的退休幹部、老黨(dang) 員為(wei) 文明積分員,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主題教育期間,該縣收集群眾(zhong) 建議1000多條,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797個(ge) ,群眾(zhong) 滿意率達98.68%。

  本報記者 陳國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