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
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明確了將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融入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以法律形式規定了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的總體(ti) 要求、職責任務、實施措施、支持保障,確立了運用法治方式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的基本方略。在新時代新征程,頒布實施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建立條修葉貫的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體(ti) 係,將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納入法治軌道,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常態化、製度化,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具體(ti) 舉(ju) 措,是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廣泛深入開展的必然要求。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對於(yu) 傳(chuan) 承和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
一、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是廣泛深入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保障
法,國之重器也。馬克思主義(yi) 法律觀認為(wei) ,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範。法律是國家利益和意誌的集中體(ti) 現,法治是黨(dang) 和國家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法治建設具有內(nei) 在契合性,是一體(ti) 兩(liang) 麵的關(guan) 係:一方麵,法律具有天然的愛國基因,愛國主義(yi) 教育為(wei) 法治建設賦予中國精神之魂;另一方麵,法律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提供重要保障。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法治建設一脈相承、相得益彰,二者相輔相成將產(chan) 生“一加一大於(yu) 二”的效果。用法治來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就是要將愛國主義(yi) 教育納入製度化軌道,提升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水平,使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固化於(yu) 製。頒布實施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是新時代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提質增效的重要舉(ju) 措。
法治對愛國主義(yi) 教育的保障作用,首先體(ti) 現在建章立製上,以授權和命令形式使愛國主義(yi) 教育成為(wei) 法律義(yi) 務,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從(cong) “軟性”的道德要求驅動向“剛性”的法律義(yi) 務和責任驅動轉變,提升現實約束力和引領力。其次,愛國主義(yi) 教育法以係統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規範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地展開提供製度引導,確保愛國精神層層嵌入到大眾(zhong) 的思想意識和行為(wei) 規範中。此外,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明確了針對不同主體(ti) 的愛國主義(yi) 教育開展方式,引導、提倡、鼓勵社會(hui) 多元主體(ti) 參與(yu) 愛國主義(yi) 教育、從(cong) 事愛國主義(yi) 活動、履行愛國主義(yi) 義(yi) 務,確保愛國主義(yi) 教育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彰顯愛國主義(yi) 教育作為(wei) 全民教育的本質所在。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重要舉(ju) 措
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容豐(feng) 富,涵蓋思想政治、曆史文化、國家象征標誌、祖國壯美河山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等各方麵。頒布實施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能有效推進全麵依法治國進程、增強文化自信自強、促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處理好中華民族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關(guan) 係,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重要舉(ju) 措。
第一,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能有效落實憲法精神、推進全麵依法治國進程。法治是社會(hui) 文明的基石,法治的效果彰顯著一個(ge) 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倡導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和國際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的教育。新時代新征程,頒布實施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對愛國主義(yi) 教育的提煉和升華,對於(yu) 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維護國家法律權威,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具有重要意義(yi) 。
第二,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能有效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推進文化自信和文化強國建設。文化是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愛國主義(yi) 是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並貫穿於(yu) 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核心內(nei) 容,愛國主義(yi) 精神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突出文化涵育在愛國主義(yi) 精神培育中的重要價(jia) 值和意義(yi) ,明確規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應當堅持傳(chuan) 承和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進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有利於(yu) 涵養(yang) 家國情懷,賡續精神血脈,固本培元、凝心鑄魂,彰顯中華文明的巨大價(jia) 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魅力、革命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精神底氣,對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必將產(chan) 生深遠影響。
第三,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能有效促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規定,“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wei) 著力點”,“加強對推進祖國統一方針政策的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包括台灣同胞在內(nei) 的全中國人民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ye) 神聖職責的認識”。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引導人們(men) 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助於(yu) 增進人們(men) 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有利於(yu) 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第四,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規定,國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國家安全和國防觀念,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yi) 務。國家安全教育和國防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的應有之義(yi) ,以愛國主義(yi) 教育立法的方式推進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振元氣、凝聚力量,還能引導人們(men) 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yi) 務,有助於(yu) 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共築國家安全防線,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第五,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能穩妥處理中華民族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關(guan) 係。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規定,把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與(yu) 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堅持理性、包容、開放,尊重各國曆史特點和文化傳(chuan) 統,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建設,有助於(yu) 協調中華民族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關(guan) 係,以法治的方式教育引導民眾(zhong) 理性愛國,有效避免愛國滑入民粹主義(yi) 。
三、準確把握三對關(guan) 係,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走深走實
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意味著我國正在加快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進程,以剛性法律規範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要處理好價(jia) 值引領與(yu) 立法導向、教育規律與(yu) 法律權威、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與(yu) 既有法律的內(nei) 在關(guan) 係,使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一要堅持價(jia) 值引領與(yu) 行動引導並重。愛國主義(yi) 不是一句口號,它是一種認知、一種情感,更是一種意誌、一種行動。愛國行為(wei) 體(ti) 現了人們(men) 將一定的愛國認知、愛國情感和愛國意誌“外化於(yu) 行”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蘊含著“知與(yu) 行”“內(nei) 與(yu) 外”“隱與(yu) 顯”的辯證轉化。愛國行為(wei) 既是愛國主義(yi) 教育的內(nei) 在組成部分,又是檢驗愛國主義(yi) 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而法律是以行為(wei) 關(guan) 係為(wei) 調整對象的規範,具有行動引導的重要作用。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具有鮮明的價(jia) 值導向和行動導向,著眼於(yu) 凝心鑄魂,重在建設、以立為(wei) 本,能確保愛國主義(yi) 教育從(cong) 憲法義(yi) 務轉化為(wei) 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規則,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開展提供明確的行動引導。
二要推進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法律權威的共融共生。愛國主義(yi) 教育和法治建設具有內(nei) 在規律性,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治化要把握好教育規律與(yu) 立法規律、教育原則與(yu) 法律權威的內(nei) 在關(guan) 係。遵循愛國主義(yi) 教育規律要求我們(men) 堅持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實踐養(yang) 成,把愛國主義(yi) 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把全麵覆蓋和突出重點結合起來,注重落細落小落實、日常經常平常,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融入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做到潤物無聲。遵循法治建設規律要求我們(men) 要講究法言法語、邏輯條理、法律規範,依據一定的法定職權、法定權威、法定程序推進科學立法、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將愛國主義(yi) 要求融入全過程,增強法律的有效性、適用性和規範性。既要遵循教育基本規律,又要遵守法律權威規範,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落到實處。
三要加強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與(yu) 既有法律的協調聯動。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是對相關(guan) 法律法規及其相關(guan) 規範性文件中關(guan) 於(yu) 愛國主義(yi) 教育條款的整合、提煉和完善,是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成效的基礎性、綜合性立法,彌補了以往由於(yu) 缺乏專(zhuan) 門的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所導致的“有法不全”“有法不細”短板。接下來,要進一步強化係統思維,加強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與(yu) 其他具有強製效力的法律規範的銜接、協調和聯動。加快推進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愛國主義(yi) 教育製度,使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與(yu) 相關(guan) 法律法規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邏輯關(guan) 係。加強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與(yu) 既有法律的協調聯動,提升愛國主義(yi) 教育製度的係統性、體(ti) 係性和穩定性,確保法律效力進一步彰顯,更好地發揮其對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的保障、引導和促進功能,使愛國主義(yi) 成為(wei) 全體(ti) 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作者為(wei)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東(dong) 北與(yu) 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5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