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政策問答·2024年中國經濟這麽幹)
開欄的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yu)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本報今起推出“政策問答·2024年中國經濟這麽(me) 幹”專(zhuan) 欄,就廣大幹部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邀請權威部門、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進行解答,幫助人們(men) 深刻領會(hui) 黨(dang) 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準確把握今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進一步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財政政策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主要通過稅收、赤字、轉移支付等手段對經濟運行進行調節。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202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適度加力’,主要是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組合使用多種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擴大支出要加強財力保障,今年還將安排一定規模的赤字,確保財政總的支出規模有所增加。
“今年將繼續安排適當規模的專(zhuan) 項債(zhai) ,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2023年執行中增發的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也將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說。
這些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不斷加大對地方的傾(qing) 斜力度。“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規模,並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強化財力薄弱地區的資金保障,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王建凡說。
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讓企業(ye) 輕裝上陣。2023年,我國分批延續、優(you) 化和完善了70餘(yu) 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說,在上述優(you) 惠政策大部分直接延續至2027年年底的同時,2024年還將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提高政策精準性和針對性,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
“提質增效”,則意味著把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並加強與(yu) 其他宏觀政策協同聯動,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最大程度提升宏觀政策的調控效能。
在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方麵,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認為(wei) ,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落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的財稅舉(ju) 措,持續強化對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王澤彩認為(wei) ,財政作為(wei) 國家治理的基礎和支柱,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將進一步牽引帶動經濟回升向好,形成經濟發展和財政增長良性循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