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策兜牢民生底線(大家談·宏觀政策顯效發力⑤)
社會(hui) 政策是實現民生保障製度目標任務的重要政策工具。2023年底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本期大家談聚焦就業(ye) 、醫療、養(yang) 老領域,為(wei) 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集智聚力。
——編 者
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
魏國學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將就業(ye) 擺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優(you) 先位置,把穩就業(ye) 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為(wei) 保持就業(ye) 形勢穩定提供了堅實保障。
2023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180萬(wan) 人,調查失業(ye) 率總體(ti) 低於(yu) 預期控製目標,這與(yu) 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落實落細密不可分。吸納就業(ye) 補貼政策延續拓展,實施對象擴圍到離校兩(liang) 年內(nei) 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及登記失業(ye) 青年;穩崗返還政策持續實施,提高中小微企業(ye) 失業(ye) 保險返還比例;就業(ye) 援助製度不斷健全,“一對一”幫扶方案、就業(ye) 援助補貼等為(wei) 困難群體(ti) 就業(ye) 提供精細化幫扶……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我國就業(ye) 形勢保持總體(ti) 穩定。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持續強化、落實落細,為(wei) 穩就業(ye) 注入強勁動能。
當前,就業(ye) 任務依然繁重,需要進一步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提升崗位匹配效率。多措並舉(ju) 形成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的強大合力,必能鞏固就業(ye) 向好態勢。
(作者為(wei)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築牢醫療衛生服務網
楊彥帆
有了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如今許多人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醫生診療服務,群眾(zhong) 看病就醫更方便、更實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穿不愁後,最關(guan) 心的就是醫藥問題。”社會(hui) 政策兜牢民生底線,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持續化解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從(cong) 建立覆蓋城鄉(xiang) 的市、縣、鄉(xiang) 、村四級緊密型醫聯體(ti) ,到運用新技術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再到通過托管等方式把醫院“搬”到基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持續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人民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才能加速破解。
讓基層百姓獲得更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醫療資源布局,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尤為(wei) 重要的是,要增強基層醫療機構自身“造血”能力,圍繞城鄉(xiang) 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等,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這既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管理製度、提升診療質量,也需要財政投入、醫保支付等配套政策和改革跟上。築牢城鄉(xiang)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廣大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將進一步提升。
(作者為(wei) 本報經濟社會(hui) 部記者)
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劉以晴
擦玻璃、抹地板、通下水……在吉林省長春市一位孤寡老人的家中,專(zhuan) 業(ye) 保潔人員正在服務。當地民政部門構建老年人巡訪關(guan) 愛體(ti) 係,通過購買(mai) 服務,每月為(wei) 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200元居家養(yang) 老服務券,老年人可以自主選擇服務上門。
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為(wei) 養(yang) 老政策確定了大方向。發揮社會(hui) 政策的托底功能,必須優(you) 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吉林實踐看,長春市建設綜合嵌入式中心,聯合第三方機構,將養(yang) 老服務延伸進社區;鬆原市建立多個(ge) 托養(yang) 照顧所,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誌願者上門、銀齡互助等方式,為(wei) 老年人提供“離家不離村”的養(yang) 老服務。這些舉(ju) 措完善了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讓健康老齡化的思想觀念在更多老年人心中紮根。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從(cong) 加強家庭養(yang) 老和社區養(yang) 老,到深入落實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從(cong) 加快推進公共場域適老化改造,到更加注重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都需要家庭、政府、社會(hui) 組織等多主體(ti) 責任共擔、協同努力。持續提升基本養(yang) 老服務能力,更多老年人將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
(作者為(wei) 本報吉林分社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