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百十戶山村打造出千萬級產業
窊者,窪也。
峁梁之間,溝壑縱橫。下了高速,路隨峁轉,快到榆嶺窊,車窗外的風景也變了,密集閃過一排排人造林。上峁放眼,溝梁之間,成片的日光溫室大棚宛如湖泊,在冬日暖陽下反射出粼粼波光。大棚之上,這邊一排排白牆灰瓦是別墅群,那邊人才公寓緊挨著老年公寓,飄揚著鮮豔國旗的地方是榆嶺窊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
走進大棚,暖意融融,西紅柿開著小黃花、兩(liang) 蔓上結著一個(ge) 麒麟西瓜……“現在我們(men) 產(chan) 出的果蔬早上摘好,晚上就上了北京的餐桌。”大棚總負責人王磊自豪地說。榆嶺窊村以“有機、高端”農(nong) 業(ye) 為(wei) 方向,69座大棚產(chan) 的果蔬供不應求,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2700萬(wan) 元以上。
打好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底子
一說河曲,人們(men) 就想到了“二人台”。一說“二人台”,人們(men) 就想到了“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老唱詞。惡劣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河曲人一代接一代頑強拚搏、造福家園的精神和情懷。
2008年,從(cong) 榆嶺窊村走出去的民營企業(ye) 家張福田回村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成立豐(feng) 禾農(nong) 場,拉開了建設新榆嶺窊村的大幕。
榆嶺窊距河曲縣城55公裏,地理位置偏遠,海拔1400多米,屬於(yu) 典型的高山區丘陵地貌。全村戶籍人口有167戶379人,實際常住人口隻有64戶109人。78歲的村民張玉仁說:“山區農(nong) 村的特點就是人少地多,全村雖然有耕地3400多畝(mu) ,但都是靠天吃飯,五年能有三年旱,有時候辛苦一年連籽種錢也貼進去了。”
改變薄弱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修路、造地、建渠、興(xing) 水,一樣都不能少。
2008年以來,榆嶺窊村先後投資906萬(wan) 元新修基本農(nong) 田1850畝(mu) 、梯田2000畝(mu) ,填溝造地300畝(mu) ,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提高耕地質量。投資383萬(wan) 元打深井3眼,新建400畝(mu) 高山區滴灌工程,形成係統的節水抗旱水利工程。投資720萬(wan) 元硬化通村路12公裏,投資1200萬(wan) 元修建全長8公裏的二級旅遊公路,直通高速出口,全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呼之欲出。
“榆嶺窊村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也不是一帆風順。”走進榆嶺窊村的日光溫室大棚,明顯感到棚又高又大,王磊介紹說:“開始我們(men) 蓋的大棚與(yu) 其他地方也沒兩(liang) 樣,拆了重建後,現在每個(ge) 大棚高6米多,占地5畝(mu) 左右,不僅(jin) 後牆安裝了明管供熱,大棚地下40厘米鋪設了地暖管,解決(jue) 了晉北大棚過冬的難題。”
投資1110萬(wan) 元重建69座日光節能溫室大棚,還有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榆嶺窊人要挺進果蔬高端市場。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果蔬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王磊說,“市場需求在哪裏,供給就得跟上去。大棚建大了後,不僅(jin) 便於(yu) 農(nong) 機進棚作業(ye) ,而且棚裏會(hui) 產(chan) 生局部小氣候,黃瓜、西紅柿每10天移栽一批,一個(ge) 棚裏不同生長周期的瓜苗互不影響,保證一年四季持續穩定產(chan) 出高品質的瓜菜果蔬。”
麵對每年種大棚還要約1200萬(wan) 元的投資,榆嶺窊村闖過了這個(ge) “婁山關(guan) ”,從(cong) 2019年開始實現盈利。
搭好對接消費市場的梯子
這幾年,麒麟瓜很受市場追捧。在榆嶺窊村的瓜棚裏,一株瓜秧兩(liang) 條瓜蔓上隻留一個(ge) 瓜。年輕的技術員李卓然介紹,“這就保證了麒麟瓜的品質。”
李卓然在農(nong) 大讀的是園藝係,去年一畢業(ye) 就到了榆嶺窊村,住進了人才公寓。現在人才公寓裏住著26名和他一樣的農(nong) 大畢業(ye) 生,還有5名高級農(nong) 藝師。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必然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管理水平。”王磊說,而農(nong) 業(ye) 又是一個(ge) 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行業(ye) ,這就要求現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必須走高品質、高效益的供給路徑。早些年,榆嶺窊村裏養(yang) 過羊、種過梨,成效都不大,最主要的製約因素還是在人才上。
圍繞人才這個(ge) 核心競爭(zheng) 力,榆嶺窊村從(cong) 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等院校招聘本科以上畢業(ye) 生,從(cong) 山東(dong) 壽光等地聘用經驗豐(feng) 富的種植能手,從(cong) 本村本土挑選熟練生產(chan) 人員,形成了一支懂技術、會(hui) 管理的人才團隊,常年動態保持在70人左右。
招來人,還得留得住。榆嶺窊村投資750萬(wan) 元,在山溝裏建造了一座使用麵積5000平方米的賓館式人才公寓。配套優(you) 化薪酬體(ti) 係,新入職畢業(ye) 生月薪起步5000元,5年內(nei) 每滿一年月薪增加1000元;種植能手除了1萬(wan) 元以上的月薪,還有質量提升獎。
王磊2018年一畢業(ye) 來到榆嶺窊村,首先是被這裏先進的大棚吸引住了。現在他是這69座大棚的總負責人,年薪20萬(wan) 元,“品質”成了他口中的高頻詞。
高品質能否變成高效益,關(guan) 鍵取決(jue) 於(yu) 能否吸引到和產(chan) 品定位匹配的消費者。“俗話說,一分價(jia) 錢一分貨,因為(wei) 生產(chan) 成本就在那裏。我們(men) 根據大棚生產(chan) 能力,麵向北京等消費能力強的特大城市,推出會(hui) 員製,免費試吃一個(ge) 月,滿意後付款。”王磊說,“正是這樣一步一個(ge) 腳印,現在900個(ge) 會(hui) 員已經滿額,打造出了千萬(wan) 級的消費市場。超出我們(men) 的供給能力,就難以保證品質,暫時不再接納新的會(hui) 員了。”
高效優(you) 質農(nong) 業(ye) 的發展不僅(jin) 讓榆嶺窊人住進了二層小別墅,也圓了增收夢。村黨(dang) 支部動員和組織有勞動能力的68名村民,分別組建了種植、造林、養(yang) 殖、運輸4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村民一年獲取工資性收入達到450萬(wan) 元。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實現100餘(yu) 萬(wan)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萬(wan) 元,與(yu) 2008年相比增長了30多倍。
建好共同富裕的台子
冬日天黑得早,晚上6點半榆嶺窊村老年公寓一樓的老年餐廳燈就亮了起來,老年人陸陸續續走了進來。
78歲的村民張玉仁從(cong) 消毒櫃裏拿出快餐盤,他夾了幾塊涼拌黃瓜,舀了兩(liang) 大勺肉炒西葫蘆、黑肉燴菜,又夾了點土豆絲(si) 和包心菜,取了一碗米飯,坐下來高興(xing) 地說:“村裏所有上了年紀的,一天三頓飯,都在這裏不花一分錢吃。家裏也是集中供暖,暖氣熱烘烘的。”
除了老年人免費吃飯,村民的水暖電也由村集體(ti) 承擔。村委會(hui) 副主任張混師說:“現在村集體(ti) 經濟壯大了,有能力為(wei) 村民謀福利了。”
“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首次突破百萬(wan) 元大關(guan) 。”張混師說,收入主要有3個(ge) 來源。一是租用資產(chan) ,豐(feng) 禾農(nong) 場租用村集體(ti) 泉眼、深井、果蔬貯藏窖,租金3.5萬(wan) 元。二是租用資源,豐(feng) 禾農(nong) 場租用800畝(mu) 荒山荒溝、440畝(mu) 荒地、120畝(mu) 淤地壩,租金是32萬(wan) 元。三是入股分紅,這是增收的大頭。滴灌係統項目,村集體(ti) 以財政獎補資金、貸款資金入股,占股20%,增收45萬(wan) 元;海紅果基地項目,村集體(ti) 占股18.85%,增收42.3萬(wan) 元;有機蛋雞、福利蛋雞養(yang) 殖項目,保底分紅5.6萬(wan) 元。
一個(ge) 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這幾年,榆嶺窊村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村,先後在王家山、寨窪兩(liang) 村發展藜麥、高粱等訂單農(nong) 業(ye) 500畝(mu) ,在磨老窪村實施了千頭有機農(nong) 家豬項目,在寨窪村建設了3萬(wan) 噸有機肥廠。聯合在寨窪、村溝兩(liang) 村實施有機蛋雞項目。
“在大市場的牽引下,走共同富裕的路子,我們(men) 踏實。”王磊說,種高粱和藜麥,是消費者對山西雜糧認可,養(yang) 豬養(yang) 雞也是市場有需求,建設有機肥場,則是從(cong) 源頭上把住大棚果蔬的品質關(guan) 。
通過項目共建,榆嶺窊村帶動周邊4個(ge) 村集體(ti) 經濟年增加3.8萬(wan) 元,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
現在,豐(feng) 禾農(nong) 場在縣農(nong) 業(ye) 園區實施了總投資3.65億(yi) 元的有機果汁、果醬、果酒農(nong) 業(ye) 深加工項目,在巡鎮鎮實施了總投資6070萬(wan) 元的有機黑豬養(yang) 殖項目,在樓子營鎮實施了總投資4億(yi) 元的鄉(xiang) 村旅遊項目,帶動27個(ge) 村集體(ti) 和群眾(zhong) 共同增收致富,積極助力全縣新型村集體(ti) 經濟的發展壯大。
下一步,榆嶺窊村將依托山區空氣清新、道路蜿蜒起伏等特色優(you) 勢,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徒步旅遊,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提供新亮點。王磊說:“我們(men) 將生態治理與(yu)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同步推進,繼續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探索前行。”(記者王利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