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經濟複蘇機遇與挑戰並存

發布時間:2024-01-09 10:31: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東(dong) 豔(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2024年的世界經濟充滿機遇與(yu) 挑戰。科技創新、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數字化轉型等增長點,不僅(jin) 為(wei) 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提供了更加可持續的增長路徑。與(yu) 此同時,世界經濟也麵臨(lin) 著諸多挑戰與(yu) 風險。各國政府和企業(ye) 需要加強合作和創新,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問題,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和繁榮發展。

  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wei) 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僅(jin) 催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更為(wei) 世界經濟注入了持續、強勁的增長動力。

  2024年,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和6G技術的研發推進,數字化轉型將進入一個(ge) 新的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將繼續深入發展,正深刻影響經濟增長方式,提升潛在增長率、生產(chan) 力和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人工智能在製造業(ye) 、服務業(ye) 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同時,大數據和雲(yun) 計算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更為(wei) 精準的市場洞察和決(jue) 策依據。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則加速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發展。這些科技創新不僅(jin) 優(you) 化了生產(chan) 流程、提高了效率,還拓展了產(chan) 品和服務範圍,從(cong) 而提升了消費者福利。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有可能替代人類勞動,影響勞動收入和就業(ye) 結構,可能因國家間科技差異而影響世界經濟格局。

  數字經濟對全球發展提出新挑戰。數字鴻溝使發展中國家麵臨(lin) 基礎設施、電力、技能和教育等多種挑戰,需要多方合作,推進發展中國家發揮後發優(you) 勢,更好融入數字經濟時代。

  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經濟和低碳轉型為(wei) 2024年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使低碳經濟成為(wei) 全球共識。技術創新在此過程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各國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節能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清潔能源的普及以及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創新技術的發展,為(wei) 實現低碳目標提供技術支撐。在製度層麵,政府加強環境法規和政策措施,比如,提供綠色金融支持,為(wei) 低碳技術創新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產(chan) 業(ye) 轉型也在持續推進,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及推廣清潔能源等方式有效降低碳排放。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迅速崛起,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國際社會(hui) 需要加強合作,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減少碳關(guan) 稅等貿易壁壘,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實施低碳戰略時麵臨(lin) 的大量投入需求,以及技術和資金限製導致其在全球低碳競爭(zheng) 中處於(yu) 不利地位所帶來的衝(chong) 擊,共同實現全球可持續的低碳發展路徑。

  經濟周期性調整風險

  世界經濟正處於(yu) 周期性調整過程中。一方麵,由於(yu) 地區衝(chong) 突的長期持續、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的重塑導致運營成本上升,加上高通脹和高利率等多重因素,世界經濟充滿了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麵,經濟增長周期預計將從(cong) 2024年開始步入下行軌道,預示著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同時,金融環境由寬鬆轉向緊縮後的效應也將逐步顯現,這將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走勢將繼續分化。

  各國貨幣政策的調整也將對世界經濟和金融資產(chan) 價(jia) 格產(chan) 生重要影響。美聯儲(chu) 可能在金融市場出現問題時調整利率,其減息空間可能比目前所顯示的更大,但調整時間可能較晚,有可能引發金融穩定的係統性風險。通脹水平逐步回落但仍高於(yu) 目標水平,而經濟出現下行跡象,貨幣政策麵臨(lin) 新的挑戰,需要在抗擊通脹和刺激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

  全球金融風險正在顯著增強,主要源於(yu) 通脹持續高位和貨幣政策分化。通脹壓力迫使部分經濟體(ti) 采取限製性措施,直至通脹向目標靠近。貨幣政策分化將加劇資金流動和市場波動。

  全球利率上漲導致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的融資成本增加,家庭和企業(ye) 的信貸成本上升,償(chang) 債(zhai) 困難增加,拖欠抵押貸款和企業(ye) 破產(chan) 情況上升。這些國家的債(zhai) 務問題不僅(jin) 影響自身經濟穩定和發展,也對全球金融市場產(chan) 生深遠影響。特別是政府債(zhai) 務水平較高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滾動融資可能麵臨(lin) 較高的融資成本,增加財政負擔,影響償(chang) 債(zhai) 能力和經濟增長。

  各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需要加強政策協調和合作,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建立風險預警和防範機製來降低金融風險的傳(chuan) 染性和破壞性,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穩定物價(jia) 並防止經濟放緩。

  地緣政治與(yu) 全球治理挑戰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yu) 地區衝(chong) 突是世界經濟麵臨(lin) 的另一大挑戰。從(cong) “脫鉤”到“去風險”,可能加劇世界經濟的碎片化。大國之間的競爭(zheng) 往往涉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技術創新等多個(ge) 領域,其後果可能導致全球市場分割、技術封鎖甚至經濟衰退。這些政策迫使企業(ye) 重新布局供應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和技術封鎖。同時,地區衝(chong) 突也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chong) 擊。

  世界經濟的碎片化對全球貿易、跨境資本流動、技術和人員流動以及國際支付都產(chan) 生了限製。這種碎片化有可能導致全球GDP年增長率大幅下降,從(cong) 而影響全球繁榮。同時,通脹再次上升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價(jia) 格可能因地區衝(chong) 突而大幅上漲。此外,地緣經濟衝(chong) 突還阻礙了多邊合作,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確保能源和糧食安全等關(guan) 鍵公共產(chan) 品方麵。多邊主義(yi) 受到衝(chong) 擊,國際合作和協調機製被削弱。在金融市場方麵,經濟活動的受損可能導致風險資產(chan) 突然撤出,進而引發債(zhai) 券利差擴大、資產(chan) 價(jia) 格下跌等一係列連鎖反應,加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各國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堅持多邊主義(yi) ,通過推動全球治理體(ti) 係的改革和完善來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問題。

  環境與(yu) 氣候挑戰

  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的風險越來越高,對世界經濟影響日益顯著。洪澇、幹旱、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且破壞性增強,對農(nong) 業(ye) 、漁業(ye) 、林業(ye) 等自然資源造成嚴(yan) 重破壞,威脅全球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對基礎設施、運輸和能源供應產(chan) 生影響,增加了經濟運行風險。不同經濟部門和國家受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程度存在差異,可能加劇全球不平等現象。貧窮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時麵臨(lin) 更大挑戰。與(yu) 此同時,極端天氣事件對經濟影響具有放大效應,國際貿易和投資聯係通過全球供應鏈渠道放大了影響效應,特別是對製造業(ye) 和旅遊業(ye) 產(chan) 生較大影響。

  預計2024年極端天氣事件仍有可能發生,全球可能麵臨(lin) 高溫天氣等挑戰。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影響各種作物的收成,推高全球糧食價(jia) 格,對全球主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地區,如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東(dong) 南亞(ya) 、南非和一些拉丁美洲經濟體(ti) 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出產(chan) 生短期不利影響。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和投資適應能力建設,以減少經濟損失,促進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應共同努力,加強合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